2012/05/06




民進黨是不是已被官僚怪獸所吞噬而成了台灣人民的絆腳石?是不是被既得利益的派系政客所掌控而成為只計算一喙一飲的硜硜然小人集團?是不是被黨組織束縛而成為躲進冷氣房決議的小圈圈?

多位黨主席的競逐者都宣稱要找回建黨精神;這是多麼諷刺的訴求?一個沒有黨魂的政黨,其存在意義在哪裡?民進黨若而放棄建黨的初衷,若而不再承擔台灣本土的保護天使責任,若而不再回應綠色支持者的呼求;任黨意凌駕在民意之上,那麼民進黨真以為還能是代表台灣的唯一、最大政黨?

就像壓力鍋般,綠營內部已經鼎沸。民進黨如果還好官我自為之,還按照黨內行禮如儀,民意的反噬是當然的,到時候囓臍難回天了。

先不必談民間的自救力量早已先民進黨而行,綠色新世代公職人員都按捺不住,南北串聯到凱道靜坐了。台南市議員王定宇、台北市議員童仲彥、高雄市議員陳信瑜及律師蔡易餘等已率先揭竿而起,號召群眾嗆馬到五二○。黨內的新生代固然是向「他,馬的」示威,何嘗不是給民進黨當頭棒喝?看老牛破車的黨中央會不會改弦更張的從室內走出來當抗爭的火車頭?

看起來民進黨八風吹不動,一切都按表操課,決定五二○的遊行四點開始,九點收攤;玩的還是揖讓而升的老把戲。

現在連自稱「年逾古稀」的吳澧培資政都看不過去了。身受「扁案」之禍,被馬英九掌控的特偵組追殺達三、四年之久的吳資政,當然體會扁案的本質;讓他拔劍而起的是黃瑞華庭長在《自由》以法言法的文章。黃庭長揭示扁案是政治事件而非司法事件,吳資政駭異的是,民進黨竟無動於衷,冷漠以對。吳資政於是寫公開信,呼求新黨主席必須回到創黨時期的「抗爭精神」,除議會路線外,還要組成跨黨派的「倒馬聯盟」,針對黨產、司法、主權、賄選各議題,設定次序,進行焦土抗爭;他願意出錢出力,為台灣子孫爭取真正的自由民主。

從黨內新生代到吳資政,從年輕一代到老一輩,全都對民進黨發出同樣的警訊;代誌大條了,民進黨還能躲進小樓成一統嗎?

(作者金恒煒,政治評論者)

2012/05/02

廣邀志士繫念蒼生 領導人民奮起 強力抗爭


歡迎傳閱、討論、指教
廣邀志士繫念蒼生 領導人民奮起 強力抗爭

~ 選舉已沒有公平,司法已沒有正義。
不公與不義不剷除,台灣絕無真民主 ~

吳澧培    email: wulipei@gmail.com     
                       blog: lipeiwu.blogspot.com

台灣,根本不是民主、法治的國家!一個選舉不公、司法不義的社會,絕非民主法治的社會!

出賣主權、治國無能的馬英九,二零一二年仍然以八十多萬票勝差贏得連任。然而,第二任期還沒就職,這個人就已經倒行逆施,與民為敵,他的民意支持度已經沉落谷底。這是非常畸型與詭異的現象,不過,並不難理解。

台灣一千三百萬的投票選民,早已有五百萬票是國民黨的「口袋選票」!台灣的外省族群約佔兩成,其中超過九成以上絕對是國民黨的囊中物,因為國民黨長期以來成功的激發外省族群的危機感,牢不可破。軍公教既得利益族群,也有極高的比率是國民黨的口袋選票。光是這些,就已近五百萬票。也就是說,在野黨是和國民黨在爭取剩下的八百萬票!民進黨必需贏得超過六百五十萬票,也就是說,在這八百萬獨立選民中需獲得81.3%以上的選票,才能獲勝;而國民黨則只需再添一百五十萬票即輕鬆勝選!別忘了,還有受中國脅迫的台商、紅頂商人的恫嚇,國民黨龐大的黨產撒錢固樁以及濫用政府資源的加持,再加上美國站在自身利益考量選邊站的效應,在野黨勝選的機會微乎其微。

這種情勢繼續發展下去,只會更壞不會更好。今後國共合體的宰制力量將更可怕。中國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在極度傾中的政策之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成為共產黨可以支配的棋子;國民黨會更不擇手段,運用龐大黨產、濫用政府資源來保衛它的政權。 二零一二 年的選舉,也給台灣人一次慘痛教訓︰不要寄望外國,尤其是美國的拔刀相助。這次台灣大選,美國基於自身的利益,已經赤裸裸選邊站,幫著國民黨一起嚇唬台灣人了!

更令人擔憂的是,台灣在國際上被視為已是「民主國家」,而許多台灣人民甚至民進黨的高層也自認台灣已是民主國家。這種極度扭曲不實的認知,不僅使台灣無法在國際上獲得應有的支持與同情,甚至使台灣人在自我陶醉的錯覺中無法激發爭取民主的決心和勇氣。有選舉,不必然就是民主。在國共操控之下的選舉,國民黨的馬英九政權已成為披著羊皮的狼!掛民主的招牌,遂行其獨裁的野心!

閱讀了黃瑞華庭長『司法有以平常心處理扁案嗎?』一文(請參閱附件)後,讓我決意撰寫此文以喚醒國人。黃瑞華庭長以高級司法官員的身分,挺身而出,依法論法,揭明陳水扁前總統的「司法案件」,實際上是「政治事件」!只是,黃庭長針砭司法不公不義的鏗鏘論述,似乎激不起民進黨領導層的反思,這樣的冷漠反應,令人驚駭!

陳前總統處理政治獻金的方法確有瑕疵,他也為此已向國人道歉。雖有瑕疵,但絕非貪污,當然更無涉洗錢。然而國民黨卻利用陳前總統的政治獻金案大肆渲染扭曲,利用扁案分裂民進黨,讓民進黨迄今仍然陷於切割或不切割扁的兩難泥淖。而最高法院新創的「實質影響力說」若成為「新的既定見解」,則特偵組或地檢署可依此見解,全面清查扁八年執政期間所有民進黨政務官,將使民進黨政務官陷入司法風暴,將有更多的「阿扁們」遭到政治清算!

我也是國民黨政治追殺的受害者之一。本人因「國務機要費」及「龍潭購地案」的所謂「洗錢案」,蒙受司法迫害三年多。我的案子因受速審法之賜,能在四年內解決,個人何其幸運!其他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例如,涉入高鐵減振案的謝清志博士,雖經法院一、二審都判決無罪,卻仍纏訟逾六年,迄今未還他公道;前南投縣長彭百顯被指涉嫌貪污案,十二年的纏訟,去年判決無罪定讞。然而,一個人的青壯歲月已遭蹂躪殆盡。這些人也都因各該案件被羈押過,度過人生漫長的黑暗歲月。而雲林縣長蘇治芬及前嘉義縣長陳明文在還未以被告身份傳喚即遭羈押,更是陰森森的政治迫害。

反觀李慶安偽稱無美國籍,非法擔任議員及立委十數年,罪證確鑿,然而起訴後,竟於數個月內即經一、二審法院判決無罪,檢方立即宣稱不再上訴而無罪定讞。拉法葉案,損失納稅人血汗錢數百億元,更牽扯多條人命,前法國外交部長杜馬公開承認付出五億美元的佣金,報載多位中國及台灣的高官涉入此案。如此嚴重的案件,居然一審判決高階將領皆無罪後,檢方急忙宣稱不上訴,不再做任何追查。這些案例之差別待遇,斧鑿斑斑,難怪坊間許多人說:「法律是辦綠不辦藍」、「法律踫到藍的大官就會轉彎」!至於羅福助、江連福兩泛藍罪犯,在定罪發監之前,竟都從人間蒸發,逃之夭夭。盛傳這些罪犯是被刻意放走的,難道其中有「抓不起」的不可告人之黑幕嗎?

所以,民進黨針對「扁案」應正面迎擊,不但要對國民黨誣衊扁案強烈抗爭,更要舉證國民黨才是真正貪腐的集團;對扁案,民進黨既不能切割,也無法切割,國民黨也不容你切割。民進黨必需強調,因為司法不公,陳水扁才遭入罪。特赦只是補救司法的不公不義,是讓馬英九贖罪,絕非「乞求施捨」。至於保外就醫,更應適度讓外界知道陳水扁的身體狀況,提出醫師診斷證明支持,從人權立場發聲救援。

角逐民進黨黨主席的候選人,多表明要恢復創黨的精神,要贏得二零一四,二零一六的選舉。然而,只有口惠而無行動是無濟於事的,如果不改弦易轍,在如此不公、不義的環境下,如何贏?怎麼勝?

我要強調,未來的民進黨黨主席,必需割捨「當總統」的私念罣礙,全力恢復創黨時期的「抗爭」精神,付諸行動!新任民進黨主席,應該矢志做一個堅持理念,為正義與公平抗爭到底的領袖;帶領黨員及支持群眾走上正確的道路,打倒不公不義的馬政權,是民進黨主席唯一且神聖的任務!

    本人強烈建議民進黨,黨主席之下設立兩位副主席,一位副主席專責智庫、立法院運作,持續揭發國民黨的不義及弊端並提出福國利民的政策等,持續議會路線的改革;另一位副主席則專責社運與抗爭工作。目前議會路線的改革相當困難,未來四年只循此一途徑恐怕無濟於事,所以在戰略上應該雙管齊下,以抗爭的社會運動為主軸,議會改革路線為輔。由專責的副主席邀請其他黨派、社運團體、勞工團體及弱勢團體等,會商組成跨黨派的運作平台,暫且稱之為「倒馬聯盟」,針對國民黨不法取得的黨產,司法的不公不義,出賣台灣主權,劫貧濟富所造成極端的貧富懸殊,貪污,以及賄選等等,設定先後順序,逐項進行焦土抗爭,形成一股強大的壓力,逼使國民黨不得不屈服。透過誓死不屈的抗爭,一旦擊破國民黨的第一個膿瘡,其他的不公不義,就會如骨牌一樣崩解。若民進黨不能或不肯配合,那是它自絕於人民,「倒馬聯盟」的工作將會更艱辛,但這條路是絕對要堅持走下去的!

鹿港鎮長補選,綠營大勝,雖令人振奮,但小鎮春回,在野陣營及選民絕不能鬆懈,國會與總統大選,情勢詭譎,不可相提並論。我們只能乘勝追擊,取得更多民意的支持,領導人民強力抗爭,獲取全面的勝利。

未來的抗爭策略,關係資源的取得及運用、人才培養、組織訓練、深入基層,以及整合運作等實務,我也已有深刻的思考與腹案,歡迎對我這呼籲有共鳴的有志之士,色括中生代以及更年輕的一代來一起參與,共同討論。本人誠摯希望這封信能激起回應,尤其是民進黨的領導層精英,不要讓這個公開的呼籲船過水無痕。趁時機末晚,讓我們一起為台灣及我們未來的子孫奮力爭取真正的自由民主。

我已年逾古稀,也許不能在有生之年見到台灣真正走上民主與法治的正軌,但面對風雲緊急的台灣民主危機,憂心如焚。只要我一息尚存,我願出錢出力,與諸位一起來尋求願挺身為台灣對抗不公不義的領導人,我也願意協助這位為台灣承擔重任的領袖,廣招海內外有理想、肯實踐、堅持到底的志士,在這個風雨如晦的時刻,領導人民再起!

                      ***********************************************

附件︰司法有以平常心處理扁案嗎?黃瑞華 庭長 (2012416日,自由時報)

司法有以平常心處理扁案嗎?  

前總統陳水扁因龍潭購地案有罪確定坐牢。該案基本事實「吳淑珍牽線幫辜家以市價賣土地給政府,收取辜家二億元」;珍稱此屬民間土地仲介佣金,最高法院則認珍是透過扁的影響力才使政府決定購買,扁珍應成立「職務上行為收受賄賂罪」。

本案(包括收受陳敏薰款項事)有罪與否關鍵,在「何謂職務上之行為」?最高法院自二四台上三六三、五八台上八八四判例起,均採「法定職權說」,更在諸多判決闡明必須是「依法令具有法定職務權限範圍內之具體特定職務行為」(七二台上二四○○、七三台上三二七三、九八台上三九五、九九台上九四判決);且判例明揭:「不法報酬苟非關於職務行為,即不得謂為賄賂」(七台上一一八六判例),自無成立「職務上行為收受賄賂罪」問題。

總統法定職權載明於憲法及增修條文,政府是否購買私有土地並非總統法定職權。若採最高法院判例及一貫見解,本案即不成立「職務上行為收受賄賂」罪。

最高法院謝俊雄、陳世雄、吳信銘之合議庭變更該院及該庭既定見解「法定職權說」(九五台上三二一八、九六台上四八判決),改採「實質影響力說」,認職務上行為「只要與職務具關聯性,實質上為職務影響力所及」即屬之,因此判定阿扁有罪。

何謂「實質影響力」言人人殊,將使公務員「職務界限」不明,形同沒有「職務範圍」,違背判例所揭「職務範圍」明確性意旨。以「目的性擴張」的解釋方法擴大「職務上行為」內涵,有違罪刑法定主義「對被告不利事項不得為目的性擴張」之解釋原則。

本案在程序上也有可議處。最高法院刑事庭曾多次行言詞辯論,本件對「職務上行為」定義捨棄一貫見解,改採「實質影響力說」,其法律見解之變更顯具「原則重要性」,理應行言詞辯論,落實被告訴訟防禦權之保障。未行言詞辯論逕採「實質影響力說」定扁於罪,為突襲性裁判。

資料顯示,最高法院自為實體有罪判決迄今僅七件,其中六件案情單純,本件判決共八萬餘字,案情繁雜,卻割裂處理,部分自為有罪判決,此處理方式實務上罕見。

本案於地院「中途換法官」,最高法院判決實體上違反判例及刑法第一條「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規定;程序上則違司法慣例。令人想問司法有以平常心處理扁案嗎?


(作者現任台灣高等法院法官兼庭長)

2009/01/26

帳目已于2004年公開 美國福爾摩莎基金立場不分藍綠

星島日報2008年08月22日

  本報記者陳慧如洛杉磯報導

  再度遭指名為陳水扁洗錢管道幕後金主的美國福爾摩莎基金會,其創辦人、前總統府資政吳澧培再度宣稱,基金會早在2004年已經公開帳務,而目前當家的執行主任賈泰麗(Terri Giles)21日在洛杉磯也提出嚴正抗議,認為是台灣政黨惡鬥,此舉只會加重海外宣揚台灣民主的工作。

  在海外成立「美國福爾摩沙基金會」的前總統府資政吳澧培向媒體表示,早在2004年總統大選時,他便曾接受媒體專訪,公開美國福爾摩沙基金會的運作與帳務,從此以後也再沒有人會對美國福爾摩沙基金會提出質疑。吳澧培更嗆聲邱毅,要指控先拿出證據。

  基金會執行主任賈泰麗表示,邱毅的指控完全與事實不符合,美國福爾摩莎基金會是不分藍綠等政治立場,長年在海外為台灣民主發聲的。認為藍營立委的質疑,簡直就是對她的直接控訴。賈泰麗強調,基金會于2001年由吳澧培創立,但在3年前因為吳澧培放棄美國籍返台,基金會就由賈泰麗接管負責,而吳澧培更退出基金會委員董事,沒有參與任何財務資金,更沒有參與基金會的營運。

  但賈泰麗坦言,如果洗錢案是真的,那是台灣的悲劇,但現階段政府更要關心的事,應該是台灣的民主前途發展,與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

  據了解,基金會運作經費主要靠各界支持捐款與申請經費補助,每年活動包括青年親善大使培訓營,提供台美兩地的莘莘學子到白宮實習,並大力爭取國會議員對台灣民主人權及自由的支持。

  該基金會為一教育性質的非營利機構,藉由與美國智庫、媒體與學術界的交流合作,強化美國主流社會對台灣的認識與支持。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legislator Chiu Yi of the KMT has been making all sorts of allegations about the Chen family and the DPP and associated organizations, the vast majority of which have turned out to be false (Chiu Yi is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great post on Wandering to Tamshui). Chiu Yi routinely gets sued and just as routinely loses (see here the most recent example). As the self-appointed attack dog of the KMT, Chiu Yi has been out and about hacking on Green institutions, one of which is the Formosa Foundation, a foundation dedicated to the advancement of human rights, democracy, and self-determination for Taiwan. He claimed that Chen Shui-bian had laundered money through the foundation. This morning Terri Giles, the Executive Director, was kind enough to provide me with the Foundation's response:

++++++++++
Political Lies Masquerading as Truth
Convicted Slanderer Chiu Yi is Back in Business

It seems the muckraking tradition is alive and well in Taiwan. Taiwan legislator Chiu Yi of the KMT recently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in Taiwan where he wrongly accused the Formosa Foundation and its honorary chairman Li Pei Wu of being involved in alleged money laundering of which former president Chen Shui-bian and his family have been accused. This claim is completely untrue and an absolute fabrication by Chiu.

In a desperate act to vilify the Formosa Foundation, and the important work that the organization has done promoting Taiwan's democracy, Chui has created a false controversy. It is a matter of public record that this legislator has previously been sued for, and found guilty of, slander. In fact, Chiu has served jail time as a result of his slanderous comments and has a history of making unfounded allegations smearing innocent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Now he has targeted the Formosa Foundation for his unfounded and outrageous allegations in an effort to promote his political agenda while we are forced to defend our reputation from these baseless attacks. Chiu's behavior should be unacceptable to all Taiwanese and Americans.

We urge Chinese - language and English - language media to check facts before reporting any of Chiu's allegations as truth. The Formosa Foundation, a Los Angeles base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has spent years working to educate the American public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supporting Taiwan's democracy. The organization has a hard won and well deserved reputation as an honest and effective advocate. Each year the Formosa Foundation trains students to become activists for democracy.

The Foundation has made a tremendous difference in the way Congress and the American public view Taiwan and should be supported rather than the victim of vicious lies.

Democracy, the old American saying goes, is a contact sport. You expect vigorous give-and-take, and you allow for a certain amount of rhetorical spin. But blatant lies and smears are an attempt to undermine democracy. No one should tolerate politics based on fabricating allegations with complete disregard for the truth. The Formosa Foundation demands that Chiu halt his slanderous comments and call upon the media to act responsibly in publishing such falsehoods.

Terri Giles, Executive Director
Formosa Foundation

Based in Los Angeles, CA, the Formosa Foundation i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dedicated to promoting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preserving and enhancing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freedom for the people of Taiwan.

++++++++++++++

吳澧培﹕促美國承認台灣

美國之音 記者: 容易
2007年6月22日洛杉磯報導

應美國福爾摩莎基金會邀請,兩位曾任陳水扁總統府資政的吳澧培與彭明敏抵洛杉磯,出席該基金會舉辦的親善大使培訓營,以個人經驗向學員演講。兩人都認為現在是在美國發起承認台灣運動的時候了。

中國方面多次強調只有一個中國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曾宣示如果宣佈台獨不排除動用武力。美國則多次聲明不支援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是台灣獨立,也希望兩岸不要單方面改變現狀。

吳澧培和彭明敏則反駁說,所謂現狀已與毛澤東和蔣介石時代大不相同。他們不反對承認中國,但是在一個中國之外承認台灣,才是接受現實。

彭明敏說:“一個中國政策是與現實脫節的。台灣實際上不是一個中國的。”

美國福爾摩莎基金會創始人吳澧培21日說,承認中國也承認台灣,才符合兩岸目前的現狀。台灣總統陳水扁最近提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遭到美國國務院反對,曾任陳水扁總統府資政的吳澧培21日在洛杉磯福爾摩莎基金會表示,陳水扁當然已預料到美國的反應,公投一定會繼續推動。他說:

“我相信陳總統做這決定時已很了解美國對這問題可能採取的立場, 他既然決定這樣做 ,一定有因應的方法,我相信公投會繼續。”

吳澧培認為公投的結果還不確定,他說:“我相信公投結果大部分人絕對會同意,只是不知道是否會過門檻 。上次公投80%的人贊成,可是投票人沒超過百分之五十 ,公投沒效。這次重點不是同不同意,是會不會激起大家的熱情去投票。”

*遊說政界 聯繫智庫*

雖然公投會不會舉行或是會不會通過都還沒有定案,但是吳澧培所創設的美國福爾摩莎基金會已經決定今年開始新的行動,他們要趁美國舉行總統大選和國會改選的機會,設法讓美國承認台灣的議題擺上臺面。

該基金會執行長賈泰麗(Terri J. Giles) 女士說:“我們已經邀請所有的總統候選人到洛杉磯來與臺美人社區見面,傾聽50萬台美人的聲音。台灣可能不在他們的議題上面,但是中國一定是他們的政見。現在各智庫都在撰寫候選人的政見白皮書,福爾摩莎基金會與各智庫密切聯繫,希望把承認台灣的問題放進去。”

*總統候選人未答覆*

賈泰麗說,候選人政見和當選後施政可能不一樣,各候選人也未有答覆,但是她相信選民的聲音會有很大的影響。吉爾表示,基金會正在進行兩個禮拜的台灣親善大使培訓,29名學員都是來自美國各地和台灣的大學生,下周他們將到華府去拜訪國會,以各區選民的身分向國會議員遊說。

賈泰麗說,五年來他們培訓了130名親善大使,與國會議員和助理們會面550次,說明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不合理之處,這一次則直接要求美國承認台灣。

萊絲批入聯 吳澧培斥美沒是非


自由時報2007年12月24日
〔記者邱燕玲、范正祥/台北報導〕美國由國務卿萊絲出面批評台灣入聯公投,考試院長姚嘉文痛批萊絲的說法對台灣非常不公平!他反嗆,美國不講中國挑釁,卻怪台灣,美國還有資格當民主國家的老大哥嗎?前總統府資政吳澧培則指出,美國政府只談利益關係,沒有是非對錯的思考,台灣能做的就是連結美國人民,並結合美國環保、人權、宗教、工會、新保守派等反共組織,給白宮壓力。

籲支持公投 結合美人民向華府施壓

吳澧培昨天赴凱達格蘭學校專題演講「如何突破美國一中政策」。他呼籲大家支持、力挺入聯公投,讓美國知道這並非只是陳總統一人的主張,若入聯公投未過關,會有人解讀成台灣要統一,這樣就很慘了。

吳澧培表示,美國政府只談利害關係,若美與中國維持這麼大的利益,他們還是有可能會放棄我們,「不然以當時蔣介石跟美方這麼好的關係,蔣宋美齡都能在白宮過夜,為何還是會被放棄?」所以我們不能一廂情願。

吳澧培指出,舊金山和約中,當時所有的殖民地都已變成國家,為什麼只有台灣地位未定?或許可用這一點著力向美國施壓。

他建議,短期內不要利用一般外交的思考方式,因為我們外交人員進不去白宮、國務院,也無法談判,唯一能做的就是連結美國人民向美國政府施壓。一步步影響美國民意,不要讓世界認為我們是麻煩製造者。台灣是有可為而非不可為,但第一步公投要堅持,才有東西拿到國際上說明我們的立場。

姚嘉文嗆美 沒資格當民主國家老大

姚嘉文則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明確表達對美方的不滿。他質問美國,中國在台灣海峽對岸以飛彈對準台灣,而且飛彈數量逐年增加,台灣當前面對中國武力威脅直接與迫近,美國怎麼不講中國挑釁?不說中國升高台海緊張情勢?

他說,事實上,美國過去已多次指出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中國卻仍然企圖視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違反美國立場,包括最近世衛網站公布國際衛生條例裡各國合格港埠,中國竟然擅自將台灣的八個港口列入其境內港口的名單,這種矮化台灣主權的做法,難道不是挑釁?中國如此挑釁,美國為什麼不講話?萊絲為何不批評?非常不公平!

吳澧培比他們高尚


自由廣場2008年10月13日
◎ 張銘祐

看著年邁的前資政吳澧培步出地檢署,這位長期貢獻給台灣民主與外交的大老,在國民黨立委邱毅的放話下,可以說被百般羞辱了。吳澧培原來是美國的銀行家,也是台灣人在外鄉打拚最好的例子,在國外不但投入台僑活動,更是在政黨輪替後搬回台灣,在銀行業退休後放棄美國籍,比那些拿綠卡的國民黨權貴高尚多了。

然而竟然有媒體亂批評說吳澧培是因為犯罪才被美國驅離,子虛烏有莫名其妙。論及陳前總統許多外交的突破,更是因為吳澧培長期的幫忙下,才有亮眼的政績。如果說因為外交工作有罪,不如說馬政府出賣台灣、外交休兵才罪該萬死!怎麼沒有人思考台灣的外交處境?

台灣沒有人有資格去批判這些民主大老。如果是因為政客與媒體的猜測、放話、爆料,就是檢方偵查的方向,那李慶安的雙重國籍、馬英九家人的綠卡與美國籍、宋楚瑜的興票案等等等,怎麼都不了了之?檢察官的公平正義在哪裡?

(作者為開南大公管研究生)

吳澧培:繼續鞭策陳總統廢國統綱領


【大紀元2月25日報導】2/25/2006 9:49:02 PM
(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二十五日電)

總統府資政吳澧培今天表示,美國總統布希不高興台灣此時提廢統,影響美國要拉攏中共牽制伊朗等國家是事實,但不致於震怒。他堅持獨立建國,會繼續鞭策陳總統不但要廢國統綱領,還要貫徹「積極管理」的政策。

吳澧培是於今天到豐原市參加908台灣國運動台中分會成立大會時,做上述表示。他說,統派媒體、反對黨一直說美國對台灣廢統很感冒、震怒。

他特別澄清表示,今年他代表總統參加美國祈禱早餐會,日前陳總統說要廢統後,他也和美國智庫人員、前在台協會主席、國會議員聚會。

日前一家媒體以頭版指吳澧培陪侄子─陸委會主委吳釗燮,透過哥哥吳澍涪,跟中共傳話「不踩紅線」一事,吳澧培說這對他是一大侮辱,不排除要控告這家媒體。

吳澧培說,二十四日總統接見他時,他告訴總統「廢統不能退,退了二00八年民進黨沒有辦法選總統」,但總統回答「我廢統不只關心二00八年,而是要開路給世世代代子孫走」。

他在會中發表專題演講說,台灣經濟被中國掏空,面臨量變、質變,台灣政府統計台商在中國投資累計超過六百億美元,但美國政府認為如果加上香港等第三地入中投資,有兩千八百億美元,不「積極管理」十分危險。

台灣國運動台中分部成立大會,由台灣國運動召集人王獻極主持,並授旗、授證給台中分部會長謝英源;吳澧培在會中專題演講,與會的包括有民進黨秘書長林佳龍、台灣國臨時政府召集人沈建德等數百人。

王獻極強調,台灣建國的氣氛有了、腳步也近了,他並當場教唱一首「台灣軍歌」。

林佳龍表示,廢除國統綱領需由下而上,樂見民間能發起運動,民進黨主張台灣為獨立的國家,可惜目前台灣仍是沒正常的國家。

林佳龍說,有獨立的國家才有民主,期勉大家心頭「掠呼哉」,做台灣國堅定的力量。

908台灣國運動台中分部會長謝英源宣示,將深耕大台中地區,參與908各種活動,並在九月八日台灣獨立紀念日號召一千名以上群眾,參加總統府前的升旗典禮。

2009/01/25

千人歡送吳澧培 臨行依依頻寄語

太平洋時報 2004年7月洛杉磯報導

南加州數十個社團於七月二十四日聯合主辦吳澧培返台歡送會。即將返國任總統府資政的吳澧培心情可說是五味雜陳,除了不捨數十年來與海外親友累積的深厚情誼外,終於重返故鄉更有一股「近鄉情怯」的感受。

有超過 1100 位的僑民與會,台灣社團為個人送行而能號召這麼大的場面,可說是前所未見。召集人之一的林榮松表示,這不只是吳澧培個人的魅力,主要的意義是:台灣人在海外長年打拼,台灣民主路一直兩軌並成,一為留在美國接應,一為返鄉投入直接的改革,以吳澧培做事的衝勁與毅力,在海外已深植人脈,並建立崇高聲譽,他驟然轉換跑道,再向前衝刺,以釜底抽薪的方式表示為台灣效命的決心,確實是令人欽佩。至於回去工作重點,他表示,台灣得到真正民主、邁入獨立是他畢生的心願,他將永遠不會放棄,他堅決表示「台灣不獨立,死也不甘暝目」。吳澧培表示,回台後他將善盡資政職責,針對兩岸關係、台美關係等收集資訊面陳總統,雖然陳總統有其外交幕僚,但吳澧培長年耕耘與美國國會的關係,有獨到洞見,認為台灣需對美國強調利益共同點,台海穩定不僅對台灣有利,更對美國在亞洲的情勢造成雙贏,美國便不致放棄台灣。

至於兩岸情勢,吳澧培則認為,兩岸情勢緊張,而台灣能做的就是釋出善意。但他說,台灣的未來取決於台灣人民。此外,台灣要得到世界認同,就要發出自己的聲音。

國會議員羅拉巴克 (Dana Rohrabacher, R-CA) 與加州平稅委員會主席江俊輝很早就到場向吳澧培致意。羅拉巴克並致贈曾在華府國會中心飄揚的美國國旗給吳澧培。FAPA 洛杉磯分會會長陳國昌引介三個國會議員:柏曼 (Howard Berman, D-CA)、謝安達 (Adam Schiff, D-CA)、薛曼 (Brad Sherman, D-CA) 以及蘇麗絲 (Hilda Solis, D-CA) 的選區辦公室主任及助理。而柏曼、薛曼及吳振偉眾議員 (David Wu, D-OR) 等分別要求已在國會記錄附上插頁 (Congressional Record Insert) 記載吳澧培對台、美關係的貢獻,並印出一份作成扁額,當天送給吳澧培。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魏武煉等人,率領經文處及僑務中心官員全程參加,向吳澧培致意。

當天的精彩的餐前節目由周清耀安排卡拉 OK 演唱助興,全場節目由林榮松、黃美星共同主持,風趣感性兼有。由賴慧娜、洪珠美擔剛演出為吳澧培送行的脫口劇,表達台語押韻之美,將吳澧培所致力的台灣民主改革的願景與期待濃縮於詞句之間,特別顯得臨別依依。當天遠道而來的貴賓有多倫多來的張理邦 (民進黨加拿大黨部執委、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會前總會長)、張信行、黃美星夫婦 (北加州海外阿扁之友會會長)、聖地牙哥陳榮昌 (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會長) 、王克雄(聖地牙哥扁友會會長)、及同樣由聖地牙哥前往的吳得民教授、陳清池教授、田土伯以及羅振芳 (俄勒岡州僑務委員)、蕭玉源 (西雅圖阿扁之友會)、僑務委員魏妙奎 (辛辛那堤)、張麗英、李嵩斌夫婦 (堪薩斯) ……等。

會中各社團代表發表感言,陳述出過去三十年來吳澧培對台美人社團發展的領導格局,特別是台美公民協會、台灣人聯合基金會、台灣會館及至最年輕的福爾摩莎基金會。民進黨美西黨部主委許廷鑫表示,許多台灣政治人物對台灣民主的理想已逐漸淡忘,他希望吳澧培能堅持理念。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前董事長則寄望吳澧培回國後能為台灣寫下更民主的一頁。

阿拉斯加州長穆考斯基 (Frank Murkowski) 夫婦以 Video 錄影向這位相交三十年的同事、朋友道別。穆考斯基表示吳澧培回台灣出任資政,將成為阿扁的大資源 (Great Resource) ,吳澧培的回台是美國的損失,是台灣的福氣。穆考斯基夫婦除祝福吳澧培、吳夫人之外,特別強調他們由衷感謝吳澧培從他們在銀行共事起,以及後來他競選聯邦參議員及州長時的協助,及在這期間建立的深厚友誼。

當天參與的社團,包括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大洛杉磯台美商會、大洛杉磯旅館協會、太平洋時報、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南加州分會、台灣人聯合基金會、台美公民協會、北美洲台灣婦女會南加州分會、台中一中校友會、台灣人公共事務會柑縣份會、台灣人公共事務會洛杉磯分會、台灣人聯合基金會、台美小姐選拔基金會、台美傳播公司、台灣團結聯盟南加州黨部、民主進步黨美西黨部、台灣加入聯合國促進會、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南加州台灣大專聯合校友會、南加州台灣人長輩會、南加州台灣客家會、美國台灣人獅子會、美國台灣客家阿扁之友會、美國福爾摩莎基金會、美國台灣文化協會、海外阿扁之友會、海外愛台懷鄉志工團、橙縣客家同鄉會、柑縣台灣同鄉會、柑縣台美商會、洛杉磯聖東台灣同鄉會及萬通銀行等。

2009/01/22

Integrity and Efforts are Tops

[LEADERS & SUCCESS]
GBC Bancorp's Li-Pei Wu: Integrity And Effort Are Tops In His Books

Byline: Emily Nash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December 13, 2000

Li-Pei Wu isn't looking for glory. He's looking for achievement.

"I don't talk much," Wu said. "I just do, and hopefully others will recognize my effort. Whether I am a subordinate or a leader, that's what I do."

Wu is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of Los Angeles-based GBC Bancorp, the parentof General Bank, the third-largest independent bank in California aiming at ethnic-minority customers. With about $2 billion in a

ssets, it has 18 branches in California and Washington state.

"My philosophy is, You do your best. Then, when fortune comes, there is a foundation for you to create an opportunity," Wu said.

While growing up in Taiwan, Wu thought a great deal about what kind of person he wanted to become. While other youngsters dreamed of the jobs they'd have or how much money they'd like to make, Wu decided he wanted to be like his brother and parents - a hard-working, sincere, honest person. He vowed to strive always for those ideals, no matter what kind of situation arose.

He expects the same from his colleagues.

"Integr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 look for (in people)," he said. "If a person is smart, he will bring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company."

But if the person lacks integrity, he could do great damage to the company, Wu says.

Integrity won't keep people from making mistakes, Wu knows. But not 'fessing upto those mistakes is probably the worst thing a person can do, he says.

"Some people do not even learn from their mistakes," he said. "They keep defending themselves."

Wu tries to admit his own mistakes quickly and gain some lessons from them. Twoyears ago Wu made a $31 million loan to build a casino-hotel in Las Vegas. Theloan went bad when the borrower filed for bankruptcy.

But Wu had lost money before and had learned from the experience. As a result, he made sure before he approved the casino-hotel loan that GBC Bancorp could handle the worst-case scenario. After reviewing all the figures, Wu was confident the bank could.

"We had collateral and institutional support," he said. Because it did, GBC Bancorp suffered no loss.

"There are certain risks and rewards (in business). When I am making a decision, I try to think of it from every angle and consult every person I can," Wu said.

Once Wu makes a decision that can't be altered, he doesn't allow himself any second-guessing or regrets. He uses a psychological method he calls "turning on" and "turning off."

"People always say, 'You're so busy you must have a lot of headaches,' " he said. But Wu doesn't allow negative thoughts to linger. He "turns on" by going into full-scale decision-making mode. After he decides, he doesn't get caught up in what-ifs. Once he can no longer do anything about a matter, he "turns it off" and doesn't obsess over something he can't control. He also turns off business matters when he goes home each day.

Wu believes that every business decision carries a calculated risk. When Wu calculates risk, he researches his decision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risk outweighs the reward. In addition to any printed material he can find about hissubject, he'll ask people better informed than he is for any information they might have.

When faced with a bad situation, Wu looks for an opportunity to make it better.Take his own struggle.

Wu was born in Taiwan in 1934. His second oldest brother, Su-Pei Wu, was arrested in 1950 and put in jail for 12 years. The charge was that he belonged to a college group suspected of possible leftist tendencies.

Li-Pei had a degree in economics, but as far as authorities were concerned, Wu's whole family was now "politically disobedient." In 1960, Li-Pei Wu joined Changhwa Commercial Bank in Taichung, Taiwan. He worked there for seven years and never got a promotion because of his brother's "criminal" record.

"When I entered the bank, I was a crook," Wu said. "When I left, I was a crook."

Wanting to get ahead, Wu discovered that the only way he could leave Taiwan was to get a student visa and study abroad. He focused all his efforts on that goal.

In 1968 Wu left Taiwan and moved to the U.S., where he studied business at 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 in Hays, Kansas.

But his troubles were far from over. "When I came to this country, my vocabulary was limited," he said. At first Wu was frustrated because he had graduated from one of the best universities in Taiwan and was now struggling in his studies.

Suddenly in finance and investment courses he was at the bottom of the class. Wu quickly learned the exams were based on lectures, and with his limited English he couldn't make sense of the lectures.

Then he tried a different approach. Every day after class, Wu borrowed the notes from the two top students in the class and studied them until it was time for bed. Soon he went from being the poorest performing student to being the best.

At first his professor accused Wu of cheating. He grilled Wu in his office and made him take tests over again.

When Wu proved he knew the material, however, his professor invited Wu to his home once a week and helped him with the schoolwork.

"I guess he must have been moved when he realized how hard I worked," Wu said. "He must have realized I was good enough to help."

After working at banks in Alaska and rising to president at Alaska National Bank of the North, Wu joined General Bank as CEO in 1982.

Wu tries to help others in the way he was helped. Once he became successful, Wu founded the Taiwanese American Citizens League. Every year the league offers summer political internships for Taiwanese-American students. Under the program the students intern at political offices of their local representatives. The league's goal is to get Taiwanese-Americans involved in their communities.

In 1998 Wu donated $500,000 to the Taiwanese United Fund. The organization promotes appreciation for Taiwan's arts and culture. In the same year he donated $500,000 to the Tzu-Nah Foundation. The foundation holds summer cultural camps for Taiwanese-American youngsters. Wu believes it is important the children to know their roots and heritage.

Wu knows the importance of open communication. To that end, he encourages young people not only in his culture but in any culture not to let themselves be defeated by discrimination.

"Discrimination is something to overcome," he said. "It is not an excuse to fail."

While continued education is important, real-life experience is crucial, Wu believes. Between graduating from college and entering graduate school, Wu spent three years teaching at a vocational business school in Taiwan, one year working for a trading company and seven years at Changhwa Commercial Bank.

"[When I was studying for an MBA] I really learned, because I referred back to my actual work experience," Wu said. "Too many [business students] study too much and get straight A's, but know nothing about business."

Wu suggests that students who are considering getting advanced degrees in business work for a number of years before going to business school.

"You have to learn the real thing," he said. "Go into the work force before graduate school; then you can learn the real thing."

COPYRIGHT 2000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2009/01/21

南加州銀行家吳澧培的故事─楊遠薰 (轉貼)

「咱的故事II」之二 福爾摩莎之夢 楊遠薰
2000年於洛杉磯專訪銀行家吳澧培

吳澧培三十五歲才到美國,對未來不抱太大夢想。他說:「當時只想求個生活,照顧妻兒,對台灣有期待,如此而已。」

事實上在他消極的前半生,不曾夢想自己會成為叱吒風雲的銀行家。「當初進銀行,是為了博取女友母親的歡心,沒想到婚沒結成,倒走上數鈔票這一行。」他笑著說:「我的人生實由許多陰錯陽差造成。」時勢創造英雄,英雄掌握時機。他到阿拉斯加國家銀行(National Bank of Alaska) 工作七年,進去時是小職員,出來是資深副總裁。他在1982年接掌萬通銀行時,銀行濱臨破產邊緣,但經他掌舵十八載,成立分行二十一家,年利潤逾四千萬,資產總額達二十五億美金。他化腐朽為傳奇的本事,令人稱羨。晚近自金融界退休的吳澧培致力奉獻故鄉。他創辦福爾摩莎基金會,為改變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到處奔波。秉著福爾摩莎的夢想,他繼續燃燒生命的火燄,散出無盡的熱忱。
消極苦悶的過去

晚春,驅車上山訪吳澧培,走到山窮疑無路,就到他的住處。吳董的寓所沒有想像中的氣派,但也不失花木扶疏舒適雅致。
「我們自到加州,就一直住這裡,沒有搬過。」吳太太輕聲地說。她是個嫻嫻靜靜的女性,自己操持家事,也給客人奉茶。
客廳裡,吳澧培逸趣橫生地暢談過去,爽朗的笑語中,夾雜著綣綣念舊的情愫。他說:「我唸台大經濟系時,態度消沉又經常翹課,班上沒幾個同學記得起我。」

他的消極與成長的環境有關。1934年生的吳澧培是彰化大城鄉人。「一個鳥不下蛋的地方。」他笑道:「彰化的姑娘都怕嫁到大城鄉來。因為大城位在濁水溪之北的海口處,土地非常貧瘠,水稻種不起來,只能種甘蔗與蕃薯,」吳家在當地是大地主,因為涉及二林蔗農事件,田產賣掉一大半,家境日衰。吳澧培的父親自台中一中畢業後,一心想到日本留學,無奈身為長子,被祖父留在鄉間照顧田產,為此一直引以為憾。「我爸爸很嚮往中國。」吳澧培說:「日本投降那天,他身穿禮服,頭戴禮帽,在大街上手足舞蹈,興奮異常。可是後來的二二八事件卻將他的希望摧毀殆盡。」

更慘的事情還在後頭。二二八之後,吳澧培與二哥在台中一中唸書。有一天,唸高一的二哥竟以參加讀書會的罪名被捕,猶如晴天霹靂。「我爸爸為了救兒子,不惜變賣絕大多數田產去疏通,結果錢都被騙光,二哥亦整整坐了十二年的牢。這件事對全家的打擊非常大,爸爸從此自我關閉,甚少外出,家中的經濟全靠大哥在鄉間賣藥維生。」他說。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吳澧培自是對社會不滿,又覺無力改變,態度十分消沉。相對地,他有幾個自台中一中到台大的朋友卻對社會改革充滿了熱忱。當時,謝聰敏唸法律,賴文雄唸政治,鄭紹良由經濟轉土木,加上他四個臭皮匠經常湊在一起談天說地論時政。賴文雄與謝聰敏都是彭明敏的學生,時常談起彭教授,連帶地,大家都對彭教授非常景仰。大學畢業,一心想遁隱塵世的吳澧培到選擇山間教書。但他只在竹山初中教了一年英語,旋即轉到基隆一家商職任教。在基隆時,與一位昔日大學同窗密切交往,初嚐戀愛的滋味。由於女孩的母親嫌教書的沒出息,他就奮發圖強考進彰化銀行,希望捧個金飯碗,討未來丈母娘的歡心。

「剛進彰銀時,被分發到雲林縣斗六鎮。」吳澧培說:「我在那裡苦苦捱了半年,想盡辦法調到台北,心想這下可以成親了吧?於是登門求婚。沒想到女孩的母親說我沒有房子,更說我有兩顆金牙齒,不好看。真把我氣炸了!當初若不喜歡我,何不早說,害我憨憨跑了一百回轉,到頭來還挨了一場悶棍!」提起往事,吳董還是有牢騷。堂堂男子漢,自尊心受到傷害,吳澧培當下發誓:從此不上女家門!主意既定,率然擲出「哀的美敦書」,對女孩說:「要,就跟我走;不,就從此一刀兩斷。」可惜女孩缺乏他的勇氣,只好讓吳澧培獨抱米酒矸,吞食失戀的苦果。
難兄難弟好牽成

幸好人生柳暗花明。吳澧培的摯友賴文雄是台中人,台大政治研究所畢業,找不到事,去賣鴨蛋。後來系主任彭明敏惜才,聘他回台大當講師,又幫他申請到一份赴美留學的獎學金,十分令人羨慕。吳澧培因此替賴文雄餞行。席間,見賴兄愁容滿面,百思不解,便問何故?賴文雄道:「因為家中父母乏人照顧,何況有個妹妹,還小姑獨處。」「這有什麼難?」吳澧培一聽,順口便答:「找不到人,找我好了。」孰料三日後,賴文雄來找他,開口就說:「你的求婚已被接受。」「什麼?」吳澧培叫了起來:「哪有這種事?」但接下來是當年他在賴家進進出出經常見到的小妹妹秀珠確實出落得亭亭玉立,不久真的成了他的妻子。

婚後的吳澧培住在彰化銀行宿舍裡,賴文雄與鄭紹良已相繼出國,難兄弟裡剩下一個謝聰敏,其時在國民黨的中央黨部擔任日文編輯,三天兩頭就往他那裡跑。「謝聰敏的個性積極,想法前進,膽子很大。」吳澧培說:「1964年中秋節清早七點多,他來敲我家門,說今天要發表宣言了。當時懷孕六個月的秀珠有出血的現象,我正急著送她到醫院,便約聰敏晚上一起吃飯再談。結果他那晚一直沒出現,我的心也一直往下沉。」隔天,吳澧培打電話到謝聰敏的辦公室,一個陌生的聲音用台語問他叫什麼名字?是謝的什麼人?他警覺地掛了電話。稍後,他到謝聰敏的住所探望,有人過來和他寒暄。談話時,瞥見那人西褲底下露出一雙憲兵的皮鞋,他虛與委蛇一番,便匆匆離去。

數日後,他探聽到彭教授和魏廷朝相繼失蹤,心想下一個被抓的對象可能就是他。因為當時銀行職員的存款利息較高,謝聰敏有五萬塊錢存在他的銀行帳戶裡。「我太太每天都在哭,我也感到憲兵的吉普車隨時會開來抓我。」吳澧培說。他打定主意,被約談時,一概佯稱不知情,並且所有的供詞都一致。結果在謝聰敏的起訴書中有一段寫道:「謝的五萬元叛亂資金寄在『不知情』的吳某人處。」他也因此在1964年的「台灣自救宣言」事件中僥倖開罪。但是吳澧培逃過了牢獄之災,卻逃不過被跟蹤。往後,為了避免情治人員起疑,他故意生活得很萎靡。每日下班後,不是喝酒,就是打牌。渾渾噩噩混了兩三年,深覺不是辦法,便想出國。他於是辭掉銀行工作,一邊在貿易公司打工,一邊積極申請美國的大學。他說:「當時出國的主要途徑就是留學。我離開學校已經十年,如有學校要收我,便是萬幸。」

因此他一收到堪薩斯海斯堡(Fort Hays) 州立大學的入學許可後,立刻告別妻兒,踏上留美之途。1968年正月,他在洛杉磯入境。第一次出國,搭了十幾小時飛機,頭昏昏腦沉沉,見到老友賴文雄來接他,自是歡喜。賴文雄一接過他手中的行李,便要他把手舉起來。「做什麼?」吳澧培莫名其妙舉起一隻手,只見賴文雄唸唸有詞,然後要他説句「同意」。他的手一放下,賴文雄就說:「你已宣誓入盟了。」「你說什麼?」吳澧培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原來那時賴文雄擔任台灣獨立聯盟的組織部長,正積極招兵買馬。所以吳澧培踏上美國的第一日,便步上了黑名單的不歸路。接下來,賴文雄說要給他一部可賣一百塊美金的老爺車,要他去打工搞革命。吳澧培這下已經清醒,回道:「我的頭壳還沒壞。我有一個老婆兩個兒子,正殷殷切切等我唸完書去做事,接他們到美國來,豈可一下飛機就變卦?」於是數日後,逕自搭機飛往堪薩斯的海斯堡。
阿拉斯加的歷練

到了海斯堡,吳澧培發覺小鎮寂寂,幾乎見不到其他台灣人。而且年紀一大把,唸起洋書來,實在很辛苦。他說:「我講英語,人家聽不懂。人家講英語,我也聽不懂。考試成績發下來,全班殿後。」虎落平陽沒法度,只好拿出台灣人的絕招:愛拼才會贏!他發憤苦讀,結果只花一年功夫,就拿到企業管理碩士,開始找事。他知道自己謀職條件不佳,但仍到處投石問路。有一天,在學校的就業輔導室裡,讀到一則廣告,有一家阿拉斯加的銀行正在徵尋一位懂英、日、中文,又有實際銀行經驗的人。「這豈不是在找我?」他心中一喜,連忙寄信去應徵。原來1968年時,勘油專家在阿拉斯加發現了北美最大的油田。一時,荒蕪已久的大冰原立刻成了石化人員的紛沓之地。金融是經濟的指標,該州最大的阿拉斯加國家銀行遂準備擴大國際業務部門,開始招募人才。就這樣,好運落到吳澧培頭上。對吳澧培來說,只要在美國有立足之地,哪怕天涯海角他都去。於是1969年五月,他帶著甫從台灣來的妻小抵達安克拉 (Anchorage)市,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單位報到。

「阿拉斯加的確冷。」吳澧培説:「五月天,還飄著雪。兩個亞熱帶來的兒子分別是兩歲和四歲,一看到戶外皚皚白雪,就吵著要出去玩。可是出去不到兩分鐘,又哭著跑進來,說是凍得受不了。」他接著說:「初到阿拉斯加,身上背著五、六千元負債。以後整整兩年,全家省吃儉用,不上館子,夫妻倆都上班,才把債還清。」吳太太因為會說日語,很順利地在安克拉國際機場的免稅商店找到工作。「那時日本旅客很多,生意很好。」她說。倒是吳澧培到阿拉斯加國家銀行報到後,方知阿拉斯加正發生環保訴訟,油田開採計劃被延宕,銀行的國際部門亦停止擴充,他因此被安置在會計部門裡當一名財務分析員,成了銀行裡惟一的東方行員。當財務分析員得向上司做口頭報告。吳澧培說:「因為英語不好,我只好每天帶工作回家,晚上在家寫好稿子,隔天拿到公司唸。當時銀行總裁是會計師出身,曾經當過安克拉市長,對下屬要求非常嚴格。結果會計長被他罵跑,我的頂頭上司也跟著辭職。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總裁有問題,就由我這個新兵去擋駕。有一天,他步出辦公室時,突然回頭對我說:『Li, you got answers on everything, don’t you?』。整個辦公室的人都抬頭看我,因為這話出自他口中,是一句非常難得的讚美之詞。」

接下來,吳澧培寫的兩份增進銀行利潤報告書都獲的老總的賞識。他被公開表揚,職位亦連續被擢昇。幾年內,升了數次,到第四年,已經當上銀行副總裁兼會計長。到第六年,又升上資深副總裁兼財務長(CFO),負責銀行的會計、財務與投資部門,正式參與銀行的營運。1973年,阿拉斯加的油田經過五年的纏訟,終於獲准開採,石油公司開始興建一條長達一千兩百公里的油管。隨著大批工程人員的到來,整個阿拉斯加一片勃發。金融跟著經濟走,吳澧培主掌的銀行隨著大發利市。那些年,阿拉斯加國家銀行的成長率每年皆在百分之二十以上,資產回收率亦居同行之冠,「東方吳」的聲名因此遠近馳名。1977年,眼見油管工程即將竣工,吳澧培主張銀行應採縮緊策略,與仍力主擴充的總裁意見不合,遂萌去意。這時,一家總部設在費爾貝克市(Fairbanks)的阿拉斯加北方銀行(Alaska National Bank of North)總裁穆考斯基(Murkowski)先生聽到風聲,隨即派了一架飛機接吳澧培全家到費爾貝克市觀光,對他百般延攬。

吳澧培於是在1978年加入阿拉斯加北方銀行,擔任執委會主委(Chairman of Executive Committee)。他上任後,發現這家表面看來還賺錢的銀行其實內部充滿危機。因為銀行在油管興建時期,大量貸款給工程人員購買活動屋,等油管竣工,貸款人一走了之,就留下許多呆帳,無從處理。吳澧培衡量情勢後,斷然採取幾項重大措施。一是將員工從四百多名裁至兩百餘名。二是處理呆帳,釐定新的放款政策。三是將營運中心從北方的費爾貝克市遷至南方的安克拉市。

在他大力整頓下,銀行很快恢復正常營運。1980年,穆考斯基總裁投身政界,當選聯邦參議員,銀行總裁的職務遂由吳澧培接任。「人生有時實在很諷刺。」談到此,吳澧培有感而發地說:「我在台灣的銀行工作七年,進去時是小行員,出來時還是小行員。到了語言、文化與人種都有岐異的美國,同樣工作七年,進去時是小職員,出來時卻是資深副總裁。後來換一家銀行服務,不到兩年時間,竟坐上了總裁的寶座。」
接掌萬通一路發

阿拉斯加北方銀行在吳澧培領導下,業務蒸蒸日上,但不久內部發生人事糾紛,讓吳澧培頗感處境困難。正好董事會裡有一位董事是Win航空公司的總裁,甫合併總部設在洛杉磯的西方航空公司 (Western Airline),乃邀請吳澧培至西方航空公司工作。1981年年底,吳澧培果然辭去阿拉斯加北方銀行的總裁職務,準備到西方航空公司就職。就在啟程前夕,忽然接到一個素昧平生的人打來的電話,說他有銀行方面的事務,要專程從洛杉磯到阿拉斯加向他求教。吳澧培說:「您不用來,我明天就到洛杉磯去。」兩人遂約好在洛城見面。原來1980年時,台南幫吳修齊與吳尊賢的幾個在美國的子女夥同一些台僑在洛杉磯成立了全美第一家台資銀行,取名「萬國通商銀行 (General Bank of Commerce)」。成立之初,資本六百六十萬,隔年賠掉兩百二十萬,第三年預計將賠四百萬。眼見資本即將蝕光,一群少東們急著找高手搶救。

吳澧培這時已到西方航空公司報到,擔任總裁顧問,正為新公司面臨的困境謀思解決之道。他解釋說:「那時美國航空保護法剛解禁,大小航空公司都競相殺價爭搶生意,偏偏石油價格又連續狂飆,所以每家航空公司莫不咬緊牙關極力苦撐。」針對公司的財務危機,吳澧培提出一份扭轉乾坤的報告書。他首先建議將員工由一萬五千名裁至七千多名,其次將轉運中心由偏南的洛杉磯遷至位置較適中的鹽湖城,同時加強資金的管理等等。總裁依這些建議行事,竟使公司在短短半年間轉虧為盈。與此同時,萬國通商銀行仍在泥沼中掙扎。就吳澧培而言,台灣是他的根,經營銀行是他的本行,主持台資銀行正是他想要做的事。因此幾經協商,終於在1982年五月接受萬通董事會之聘,正式擔任萬通銀行總裁。他接掌時,萬通有兩家分行,資產總額約八千萬,資本則幾近告罄。吳澧培因此要求董事會增資八百二十萬,銀行正式易名為「萬通銀行」(General Bank)。

他接著進行改革,首先將銀行的貸款與核款部門分開,建立健全的金融制度。其次關閉兩家分行中的中國城分行,留住新僑聚集的蒙特利(Monterey Park)分行,將原來的一百五十名員工裁減至七十多人。八十年代,台灣到加州的移民如潮水,一波接一波。不同於早期阮囊羞澀的留學生,新來的移民大都荷包厚實現金鏗鐺。吳澧培因此將市場鎖定在台灣來的移民。他深知台灣人有了錢愛置產,也愛投資做生意,於是集中火力,專做房地產與貿易融資的貸款。他說:「萬通是小銀行,不可能什麼生意都做,因此要尋求自己的特定市場。」他又說,新移民在美國缺乏信用與業績,很難自美國銀行貸到款額,但萬通的董事們和他在台灣都有許多人脈,能在很短期間內,將顧客的信用調查得一清二楚,所以做了許多美國銀行無法做的獨門生意。憑著犀利的商業眼光與獨特的策略,吳澧培引導萬通從此一路發。1982年,萬通一如預期虧損四百萬。1983年,萬通的財務報表已顯現盈餘十三萬。1984年,吳澧培升任為萬通銀行的董事長兼總裁,每季都捧出亮麗的營業成績。1987年,萬通控股公司 (GBC Bancorp) 正式發行上市的股票。

九十年代,亞洲進入前所未有的經濟黃金期。台灣與香港基於政治前途不穩定,雄厚的資金與殷實的移民不斷地湧向加州。其時,兩地大小銀行亦爭相進駐洛城,爭搶移民潮的大餅。但在群雄廝殺環伺下,吳澧培主掌的萬通銀行始終穩坐台資銀行的第一寶座。尤其甚者,其獲利之高,更居全美各大小銀行之冠。吳澧培說:「通常一家銀行的獲利在資產淨值(net worth) 的百分之十五以上,就是很好的成績。但萬通連續許多年,獲利都在資產淨值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因此1990年,吳澧培名至實歸地獲得全美投資公司協會頒發的「最佳扭轉乾坤企業家」獎。1991和1992年,萬通銀行更被美國「銀行家」雜誌與英國「經濟人」雜誌(The Economist)評鑑為全美獲利最高的銀行。

1993年,全美經濟普遍不景氣之際,北加州卻散出高科技的耀眼光芒。吳澧培洞見商機,即刻揮師北上,在矽谷地區連設四家分行,大量發放高科技貸款。他的先知灼見又為萬通開拓了新的市場。九十年代上半期,南加州房地產低迷,源源湧進的亞洲移民卻不斷地注入新血。洛杉磯以東的聖谷(San Gabriel Valley )地區及其臨近的市鎮如阿卡迪亞(Arcadia)、哈崗(Hacienda Heights) 和鑽石芭(Diamond Bar)等地,熙來攘往總看到許多黃臉孔,亞裔商店、購物中心與商業大樓接二連三地興建。這些都是萬通服務的對象,萬通的業務如水推舟,不斷地邁向新里程。1996年,中國對準台灣海峽連續發射枚飛彈。轟隆砲聲一響,大筆大筆的資金立刻由太平洋彼岸傾入加州的銀行。數目究竟有多少?從數億至上百億,眾說紛紜。但吳澧培私下表示,加州每家台資銀行的存款至少都增加了四分之一以上。

加州特殊的環境造就了台資銀行廣大的商機,而吳澧培的掌舵更讓萬通銀行在寬闊的水域中安穩快速地向前航。時代創造英雄,英雄掌握時機,萬通在吳澧培的經營下,資產總額如滾雪球般地增加,從1982年的八千萬逐漸攀升至1992年的十億,而至2000年吳澧培自總裁職務退休時,則高達二十五億美金。1998 年,吳澧培榮獲Ernst & Young 頒發的「大洛城地區最佳企業家」獎。那年年底,他自萬通領取的年終獎金高達一百萬美金。他將這筆獎金一分為二,五十萬捐給林義雄的慈林文教基金會,五十萬捐給南加州的台灣人聯合基金會(TUF),引起了台美社區的矚目。他之所以能如此灑脫,實是長久以來,他的內心另有一個世界。
福爾摩莎,咱的夢

吳澧培有他那時代知識份子對台灣的熱忱與期待。他在堪薩斯和阿拉斯加期間,由於週遭甚少台灣人,所以除了金錢捐獻及以思敏(思念謝聰敏)筆名發表一些文章外,實未直接參與台灣人運動。在阿拉斯加十年,他對美國社會有許多接觸與觀察。他很肯定猶裔美國人的表現,也希望台裔子弟能如他們般,有傑出的表現,受到主流的尊重,又能認同自己的根,能藉影響美國主流來幫助台灣。秉著這種想法,他在搬到加州後的第三年,即1985年,出面籌組「台美公民協會」(Taiwanese American Citizen League ,簡稱TACL)。復於1989年,擴大TACL為「全美台美公民協會」。他風塵僕僕飛至各地,鼓勵全美台裔青年互相聯繫,共同立足美國,關懷台灣。

1990年,吳澧培代表海外異議人士應邀回台參加國是會議,在會中力主總統直選,首度公開自己的政治立場。此後,他在海外台灣人圈内日益活躍。1990至 1992年,他擔任「南加州台灣人聯合基金會」會長,致力提倡台灣文化。1992年,他又與紐約的廖國仲等一群彭明敏長期的支持者組織「彭明敏返鄉團」,護送當年驚險逃離台灣的彭教授很有尊嚴地安返故國。1996年,彭明敏出馬競選台灣總統,吳澧培則擔任「彭明敏支援會」的總召集人,全力挺彭。1997年,旅館業鉅子王桂榮慨然允諾捐獻其在柔似蜜(Rosemead) 的一片房產作為南加州的台灣會館,引起南加州鄉親的興奮與期待,然在隨後募款過程中卻遭遇一些困難。當時,吳澧培在黃三榮與等人敦促下,出任台灣會館的籌委會主委,糾合群力,方促會館於1998年六月順利誕生。爾後,他繼續擔任南加州台灣會館基金會董事長三年,引導會館走向健全的營運之路。

台灣的前途畢竟是吳澧培最關心的事情。1999年底,吳澧培率先在加州成立「陳水扁競選總統後援會」。2000年初,更進一步成立「海外阿扁之友會」,聚合海外台灣人的力量,全力支持陳水扁競選台灣總統。這回,他總算見到台灣之子在民主體制下實現當家作主的願景,內心充滿喜悅。但隨著阿扁總統的執政,他很快發現在中國蠻橫打壓下,台灣人即使當家,亦難作主。憂慮取代喜悅,他開始作一連串思索,深覺有必要影響美國改變一個中國政策。他說:「在中國的威脅下,台灣安全是當前的要務。台灣的國防固然要靠台灣人維護,但美國在台海穩定上則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我們海外台僑能做的,就是盡量影響美國,使其保護臺灣。更根本的辦法就是促使美國改變一中政策,使之成為『一台一中』政策。」欲改變美國的外交政策,猶如唐吉訶德之挑戰風車,看似遙不可及。但吳澧培相信凡事只要有個起頭,就會一鑿一斧拓出路來,而他志願當這披荊斬棘的拓荒者。

為此,他在2000年底自萬通銀行總裁職務退休,致力推展這項使命。2001年初,他提出兩個方案:一、成立「美國福爾摩莎基金會」,廣泛與美國政界、智庫、媒體、學術界交流。二、成立「政治行動委員會(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集合海外鄉親的政治獻金,期望在美國政界形成支持一股台灣的勢力。他率先捐出一百萬美金,拋磚引玉。然後組團在洛杉磯、舊金山、聖路易、紐約和休士頓等五個城市巡迴演講募款,一共募到一百八十萬美金,順利成立了「美國福爾摩莎基金會」。接著,他聘請基金會董事、顧問與專職人員,積極研擬企劃。2002年底,他再自萬通銀行董事長職務退休,完全揮別金融生涯,全心推展政治理念。

2003年初,福爾摩莎基金會推出五項企劃:一、廣泛與美國政界人士交流。二、成立「福爾摩莎筆陣」,注重媒體的宣傳。三、廣泛與美國智庫及學界人士交流。四、舉辦「青年親善大使培訓營」,培養台裔親善青年。五、設立「國會研習獎助金」,培養台美政務人才。吳澧培本人身體力行。他在過去這一年裡,馬不停蹄地拜會了多位美國國會議員、行政官員與學界人士,尤其安排交情甚篤的阿拉斯加穆考斯基州長、其女麗莎穆考斯基參議員、以及南達科達州Tim Johnson參議員等政要訪台。此外,他並應邀至美國素孚眾望的智庫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等三個國際場合,作了三場有關一台一中政策的演講。

美國福爾摩莎基金會的同工亦分頭積極展開工作,譬如:與台美人的草根外交組織FAPA密切合作,推遠民間外交;委託林宗光教授擔任召集人,邀請對外交、國防、政治與經濟有深入研究的台美學者加入福爾摩莎筆陣;六月間舉辦第一梯次「親善大使培訓營」,培訓了二十名優秀的台裔青年。他說:「在國際情勢詭譎多變及中國的威脅利誘下,許多與我們互動的人顯得瞻前顧後。但基金會的同仁都全力以赴,希望一步一步拓出福爾摩莎路。」
青山豪情

談起福爾摩莎的理念,吳澧培適才的幽默悄然隱去,取而代之的是神情認真語重心長,讓人不禁心想: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動力,才會在退休之年,將國家前途的重責大任往自己肩上挑?一個事業與家庭如許成功的人,何以會放棄安逸的天年之養,為著理念摩頂放踵到處奔波?結束訪談,我們到後院拍照。當吳太太推開廚房的後門,我不禁「哇!」地輕叫了一聲,瞬間為眼前的美景所懾住。一座雄偉的山脈橫臥在眼前,曲線優美,氣勢磅礡。隔著青翠山谷,天藍雲白,山嵐裊裊,美如仙境。我這才明白原來「開門見山」是這般景致!吳董每日望山,心胸開闊,視野宏大,難怪所思所想皆是天下國家大事。究竟日日望山,造就他的豪情?亦或豪情的人選擇傍山而居?或許兼而有之。但顯然地,他的青山豪情與福爾摩莎夢帶給他無垠的生命力,讓他在退休之年猶不斷地迎接更大的挑戰與烒煉。與吳澧培一席談,深感稟持理想的人,無暇思及老之將至。

為台灣勇諫諍 吳澧培立典範


自由時報2006年1月23日
新春伊始,政府緊鑼密鼓完成內閣改組,即將迎接今後一年的執政挑戰,閣揆由蘇貞昌更換謝長廷,是個影響重大的政治抉擇,三合一選後,陳總統一直在慎重思考,其背後則有不少人在直言勸諫,不惜公開得罪人,總統府資政吳澧培就是其中之一。

過去一個月,當政壇為閣揆換不換、換成誰爭論不休中,吳澧培至少二次求見總統,直言表達他的看法,在交談中他理解許多阿扁內心的脈絡想法,與外界的猜測差距極大,也逐漸放心不少。

阿扁在元旦文告用「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八字訣,回應包括吳澧培在內對本土政權期待呵護人士的諍言,讓私下曾經幾度因兩岸經貿傾中向總統請辭資政的吳澧培,忍不住說出「神來之筆」的稱讚,文字的排列組合可以產生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他直誇「連我都想不到」。

用「獨派大老」稱呼吳澧培,並不足以形容他多年在海外為台灣民主出錢出力的不悔身影,以及他在白人社會奮力成為主流的銀行專業經理人資歷。尤其他與現任阿拉斯加州長穆考斯基之間的深厚友誼,隱藏了不少外交秘辛故事。

去年李登輝前總統到華府訪問,穆考斯基起了相當作用,幕後推動者吳澧培當仁不讓,他不只與美國友人、組織聯繫,也在政府內部溝通,箇中曲折不足為外人道,但他絕不放棄的態度,主要是基於建立台灣卸任元首應該在華府暢通無阻的慣例,是為整體大我,不是為哪個個人。

李登輝、穆考斯基、吳澧培三者間還有一段未為人知的塵封往事。一九八八年,蔣經國突然故去,時任參議員的穆考斯基率團來台灣參加國葬典禮,在空軍專機上,穆考斯基打了電話給吳澧培,詢問此行不知有什麼可以幫台灣的?

當時李登輝以副總統繼任,是個徹底的弱勢者,海外最擔心的就是軍事政變,吳澧培於是告訴老友,台灣的民主要落實,軍人一定不能亂動,美國的立場要很堅定的表達,除了在公開場合必須讚揚台灣的民主與憲政,由副總統順利繼位,是否可以私下找機會告訴強人郝柏村「想都不要想」!

後來,穆考斯基回覆吳澧培,他遵照吳的建議做了這件事,郝柏村告訴穆考斯基「絕對不會有這樣的事情」,極力向老美保證。

當然,李、穆、吳三人也曾經有過「衝突」。一九九一年,政府邀請穆考斯基訪問台灣,當時的外長是錢復,吳澧培也隨團回來,在外交部安排的官方活動之外,吳澧培強行主張穆考斯基也要與民進黨方面接觸,造成國民黨政府相當不快,一度把吳澧培拒於餐會之外。

期間,因自由時報專訪穆考斯基有關若多數台灣人主張台灣獨立他是否支持、穆稱當然支持的報導,在當時社會極為敏感,造成穆考斯基壓力,黨軍媒體並群起砲轟中介人吳澧培,原本穆考斯基來台必定接見的李登輝,當年罕見未予接見,改用通電話致意。

後來,穆考斯基難免對吳澧培有些埋怨,吳澧培也去函要穆考斯基不要搞錯對象,兩個好朋友小賭氣了一陣子,後來吳澧培找律師要告國民黨相關的媒體,逼得四個報紙幾度登報道歉才了事。

想起這些年輕時的種種,吳資政也不免覺得有些好笑,但是台灣民主的演變就在這些一點一滴的小事後面顯露無遺。

現在的台灣,首度取得政權的反對黨當政已經快六年,吳澧培毅然放棄美國籍回到故鄉,希望在這塊土地上落地生根,努力守望。對民進黨政府,他有高期待,因此有大鞭策,絕不向權力膜拜的堅持,他立起了典範。

以下則是吳澧培於2006年2月拜會智庫的例子,源於RAND Corporation的官方網站

Mr. Li-Pei Wu and Mr. Heng-Wei Chin Visit RAND

Mr. Li-Pei Wu, Presidential Senior Advisor and Mr. Heng-Wei Chin (金恆緯), National Policy Advisor to the President, visited RAND, led by Mr. Ivan Chen from the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to discuss cross-strait relations and Taiwan-US relations. Bill Overholt gave them an overview of RAND and its research and the group quickly began an enthusiastic dialogue on Taiwan’s situation with China.

Mr. Wu believes that in order for Taiwan to continue to grow in the region, Taiwan ultimately needs to have good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He also stated that China may eventually become a democracy and that the current system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simply does not work. Eric Heginbotham inquired about Taiwan’s current relations with Japan and Mr. Wu revealed that Taiwan is eager to have some kind of official or unofficial alliance with Japan in the near future. He said that Japan, like Taiwan, has problems with China and that Japanese military officers are increasingly active in Taiwan. Though h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regional alliances, Mr. Wu did stress that the majority of Taiwan’s citizens would like to work with its neighbors as an independent nation. Because of the tension with China, he pointed out that President Chen does desire dialogue on such issues with China but that it would be ideal if this were execut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cting as moderator. Although cross-strait relations are tense mainly because of the issue of Taiwan’s independence, Mr. Wu said that there are myriad of other problems that both Taiwan and China need to address together, such as healthcare, organized crime and prostitution.

2008/12/30

吳澧培﹕US must stand up for democracy


Taipei Times--Friday, Oct 10, 2008, Page 8
The US embodies the ideals of freedom and justice that are the cores of democracy. The power of the democratic idea has evoked some of history’s most profound and moving expressions of human will and intellect, from Pericles in ancient Athens to Thomas Jefferson’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n 1776.

The promise of democracy has mobilized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looks to the US for leadership that serves liberty and justice.

As a country that practices the values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Taiwan deserves to be recognized as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erving as an essential link in the chain of democratic nations along the Pacific Rim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aiwan has evolved as an important player within the region, with a stakeholder interest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bility. Despite its impressive democratic achievements and high level of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Taiwan is barred from fully participating in the global arena.

Taiwan’s continued exclus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is in direct contradiction with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civilized world’s moral progression. Nations of the world look to the US to develop a straightforward, courageous and unambiguous policy that deals with today’s new political realities. It is time for the US to acknowledge Taiwan’s rightful plac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y establishing a “one China, one Taiwan” policy that grants full diplomatic recognition to Taiwan.

US STAKE IN ASIA
Taiwan is important to the U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ecause of its vital role in spreading democracy in East Asia, its strategic importance to promoting peace in the Pacific region and its indispensable position in the prosperity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US has an immense economic and strategic stak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Taiwan is essential to those objectives.

The US has helped Taiwan become a successful model of Asian democracy with competitive and transparent elections and high voter turnout. The Taiwanese people enjoy unbridled personal liberties, including freedom of speech, press and association.

Taiwan is also a critical player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The country is the world’s third-largest holder of foreign currency reserves, the US’ eighth-largest trading partner and the world’s 17th-largest economy. Taiwan’s free-market economy is the epicenter of high technology R&D, manufacturing and distribution, with a dominant market presence in semiconductors, microchips and next-gene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The world relies on Taiwan’s ability to deliver products and innovation in these industries.

Beyond its significant economic ties with Taiwan, the US’ relations with its alli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re also linked to Taiwan’s security. A failure by the US to meet its security commitments to Taiwan, as vested in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and elsewhere, would potentially undermine the US’ ties with other allies in the region, such as Japan and South Korea, and perhaps even ripple beyond Asia to Europe and NATO.

UNRESOLVED STATUS
Taiwan has profou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 for the US and the Asia-Pacific region, yet for 60 years the US has taken an ambivalent official stance on Taiwan’s status, neither recognizing the sovereignty of Taiwan nor recognizing China’s claim to sovereignty over the island. Recently, Susan Brenner, Deputy Taiwan Coordination Adviser at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reiterated this view when she said that the US has “not formally recognized Chinese sovereignty over Taiwan and [has] not made any determination as to Taiwan’s political status.”

The US has never recognized China’s sovereignty over Taiwan. Militarily, politically, diploma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the US treats Taiwan as separate from China. This long-standing position dates to at least April 11, 1947, when acting US secretary of state Dean Acheson stated that the 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Taiwan from Japan to China “has not yet been formalized.” Taiwan’s formal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atus was left undetermined by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in 1952 when Japan ceded Formosa without a recipient.

In practice, Taiwan is mostly seen through the prism of the US’ “one China” policy.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ld War, the “one China” policy was designed to defer the resolution of the Taiwan issue by maintaining a strategic ambiguity regarding its status. It purposely left the US neutral about the eventual resolution of the issue. Unfortunately, today this policy is being used to deny the sovereignty of a democracy and its people the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The “one China” policy was never meant to be a long-term solution, nor was it designed to accommodate the democratization of Taiwan and the economic and military rise of China. The policy expresses neither the situation in Taiwan nor the values and interests that the US promotes to the world. As a reflection of the US’ democratic values, the US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resolve the status of Taiwan and must give preferential weight to Taiwanese in determining their own future.

TAIWAN’S DEMOCRACY
The Taiwanese have spoken. Since 1996, the people of Taiwan have made their choice clear though the ballet box by electing their own leaders and choosing democracy. It is now time for the US to act and recognize Taiwan as a sovereign entity.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80s, tens of thousands of Taiwanese sacrificed their lives and freedom in the struggle to gain liberty. That heavy price was paid not only for democracy but also because the people of Taiwan longed to establish a new and sovereign state as the unavoidable conclusion to centuries of colonial rule. This is a cause that the American people understand and identify with and one which the US government should support.

Today’s government on Taiwan represents 23 million people and is a multi-party democracy, with freedoms of press, speech, religion and enterprise. Most importantly, Taiwan has never been a part of the political entity known a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yet Taiwan remains outside the UN and igno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people of Taiwan have established a thriving democracy in spite of this international isolation. In the area of globalization, however, continued international isolation threatens the future of Taiwan’s democratic miracle.

POKING THE DRAGON
The geopolitical threat to regional stability in East Asia does not stem from the independent, peace-loving nation of Taiwan. It stems from China, where at the start of this year, more than 1,400 ballistic missiles — augmented by around 190 cruise missiles — targeted the island.

China is growing into an economic powerhouse and its new-found economic strength has enabled it to launch ambitiou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This modernization is aimed at improving China’s force options against Taiwan, and at deterring, countering and complicating US military intervention.

China is becoming more confrontational about the Taiwan issu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status quo” of non-resolution on the status of Taiwan, the Chinese Communist government has increased its efforts to cut off Taiwan diplomatically, by bribing other countries to switch recognition from Taipei to Beijing. China is aggressively blocking Taiwan from joining international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frustrating Taiwan’s efforts to find more international space.

WHAT SHOULD BE DONE
China is very serious about overtaking Taiwan, and the US has not done enough to dissuade it. Taiwan has transformed itself from a dictatorship into a democracy. That momentous change has increased the chances of conflict in the Taiwan Strait — not because Taiwan is provocative, but because China cannot abide Taiwan’s democratic character and the reality that it has become a separate, autonomous entity. China’s leaders are terrified that the Taiwanese example of freedom and self-government might influence the people of China to want the same, challenging the legitimacy of the party’s rule.

The US should not appease China’s strategic desires, but instead should support Taiwan’s democracy by announcing a “one China, one Taiwan” policy that reflects the current reality and states a clear commitment to Taiwan and its defense. Such a policy would affirm the rights of the Taiwanese people to decide their own future and, more importantly, would reduce the risk of war with China by deterring China from using force against Taiwan. This policy would not only provide confidence to the people of Taiwan about the future of their democracy, but would also serve US interests and reassur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clearest way of expressing that support is for the US to grant full diplomatic recognition to the sovereignty that already exists and which the Taiwanese people overwhelmingly wish to preserve. Maintaining ambiguous, informal ties with Taiwan is confusing and potentially dangerous and it obscures Beijing’s understanding of just how committed the US is to Taiwan’s defense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 longer the US and other countries participate in the charade of the “one China” policy and delay recognizing Taiwan, the riskier the situation becomes. China is biding its time, telling the world that some day there will be a reckoning over Taiwan, but Beijing doesn’t want to act now. It wants to act on its own timetable. At this point, China’s military capacity simply cannot match the US standard, and it is at this point the US must act. If the US resolved the status of Taiwan, Beijing would have no option but to back down and no reason to attack or blame Taiwan.

RECOGNITION, STABILITY
Recognition of Taiwan would bring stability and certainty, thus actually lowering the risks that Beijing would misinterpret the US’ position and threaten or actually commence military action against Taiwan. China will not like this turn of events, but inevitably, a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ollows the lead of the US, China will have little choice but to accept full recognition.

Taiwan has intrinsic value to US interests that transcends cross-strait issues. Given the size of Taiwan’s economy, its position in the global supply chain in key sectors and its leadership role in promoting democracy, Taiwan’s power and influe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elies its diminutive size and population. The independence sentiment on the part of Taiwan’s people is neither frivolous nor provocative, but rather the natural manifestation of a process that the US has supported. Taiwan is a poster child for American values, and as such Taiwan’s democracy must be preserved, promoted and recognized, not subordinated to an authoritarian Chinese state.

The success of Taiwan depends on the support offered by the community of democracies, as does that of all peoples determined to fight for freedom and human rights. The world should not stand by and allow China to crush a vibrant, successful and democratic Taiwan, and the US should show them the way. It is time for the US to embrace its principles and values-based approach to foreign policy, which in the long run will prevail. Let the reality of Taiwan, rather than the fear of China, be the guiding principle.

吳澧培: 承認台灣、建立邦交 --剷除一中政策的謬誤


吳澧培發表於《外交論壇》
美國福爾摩莎基金會、台灣智庫 共同舉辦
2007年5月22日於台北

上海公報簽約後這三十五年來,「維持海峽兩岸現狀」已成為一無法達成的任務。經過多年的變遷,當時的「現狀」早已不存在了。一方面,台灣這個民主與經濟繁榮的典範已經由不當的束縛中脫穎而出,冀望享有獨立政治實體所應有的權利。另一方面,中國卻千方百計卯足全力來威嚇並孤立對岸的島國,以實現其併吞台灣的夢想。由於中台雙方不斷地在演變,美國現有的政策已經不適用了。

美國現有政策
美國的台灣政策是對台灣外交承認的最大障礙,也與美國所倡導的全球民主化政策大相違背。所謂的「一中政策」是基於當時美國的認知,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主張只有一個中國,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不挑戰此一立場。需知,當時只有毛澤東的獨裁政府參與其事,連統治台灣卻沒有民意基礎的蔣介石政權也是事後才被告知,台灣人民的意願完全沒有被考慮到。

在此要特別強調的是,美國的「一中政策」與中國迫使其他國家接受的「一中原則」有實質的差異,因為美國從未同意中國對台灣主權的立場;只是宣稱了解中國要統一台灣的企圖,但字裡行間則故意留下模糊的空間。中國與台灣事實上是兩個互不隸屬的獨立國家。把兩者視為一體的託辭都只是自我欺騙的口實而已。

台灣的因素
現今的台灣政府是在多黨民主體制下由兩千三百萬人民普選而產生的。它維護人民言論、宗教、結社、集會、商業及新聞的自由。最重要的是,台灣從未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政治實體。

幾個世紀以來,經過殖民及內部不斷的脱變,台灣人民已經鑄造出獨特的民族性與國家認同感。各種民調一再顯示絕大多數住民自認為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且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眾不惜一戰為保衛台灣。

台灣人民極願成為地球村的建設性成員,但至今都被無理地排斥在外。台灣人可以將他們的專長和經驗貢獻於世界,包括民主政治、經濟發展、國際商業、社會改革、環境保護及衛生保健等方面,但卻不被容許以台灣的名義行善。台灣熱望能被正式承認為獨立的國家並享有完全的外交空間。聯合國中絕大多數會員國人口都不及台灣之多,卻都有包括法國、美國、德國等大國的外交使節進駐其中,為何唯獨台灣沒有?

中國的真相
僅管美國不斷重申兩岸要「維持現狀」,中國卻不斷擴張軍備,並已部署至少九百枚飛彈瞄準台灣,以便攻佔台灣。自1995年以來,中國挑釁的行徑不計其數,包括在台灣第一次全民普選的數月前,在台灣海峽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甚至試射具高度威嚇性的飛彈;在2000年又重施故技,嚇阻台灣選民投票給陳水扁,卻弄巧反拙。最最嚴重觸犯「維持現狀」的是在2005年通過「反分裂法」。這個反民主、反自由的法律只有兩個目的,恫嚇台灣人民及在外交上牽制美國。

在十九世紀敗於西方列強的手下而蒙羞之前,幾千年來中國以天下的中心及超級強國自居,韓戰及越戰更添加傷痛及怨恨。而後中國矢志要奮發圖強,重回國際盟主的地位,甚至不惜採取高度爭議性的手段來遂行其志——諸如最近發射太空飛彈擊落自家的人造衛星,以誇示中國的軍力等等。在商業國際化的時代,中國已有效地利用它的經濟實力,力拼成為世界的工廠,以控制國際市場並影響各國的外交政策。不錯,中國正盡全力的擴張它的權益及影響力,而不顧造成對鄰國、環保、衛生或世界和平的破壞。

我要特別在此指出一個迷思,那就是我們可以等待並期望中國終將民主化而蛻變成為一個自由及正常的國家。在這種極不可能發生的機遇上下如此大的賭注,是非常不智的。另一個同樣錯誤的想法是中國最終將會四分五裂,而替我們解套。相反的,我認為一個分裂的中國會為它的鄰國帶來更嚴重的難題。

兩岸問題癥結所在
多年來美國外交政策機構都將中台雙方日漸高升的摩擦簡化為一方的專斷及另一方要獨立自決的脫口秀。

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衝突根源於這幾十年來台灣民主制度的突飛猛進,就像兩把尖刀直搗中國的要害。第一,由於台灣的民主化,人民當家作主,僅憑雙方政府的私相授受不能遂行中國統一台灣的夢想。第二,台灣的轉變明確地向中國人民宣示,腐敗的共產制度不是他們唯一的選項。中國恐懼台灣的改變是可理解的,而美國萬萬不可被這種恐懼所影響或有所讓步。

中國不會從對台灣主權的立場上退讓,只會變本加厲,因為它必須利用台灣來轉移其人民對中國內部問題的注意力;放棄台灣會削減中國政府的威信,甚至導致共產黨政權的瓦解。因此,若不及時加以制止,假以時日,中國即可能對台動武。屆時,台灣軍隊可能無法反制致命的打擊,以致屈服於統一的惡運。

一旦中國佔有台灣,美國及其他國家在安全及經濟上都將蒙受重大傷害。第一,美國的國家利益受損。第二,美國引以為傲的民主櫥窗—台灣—將不復存在。第三,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誠信及戰略優勢受到挑戰。第四,共產政權從此將更肆無忌憚,鞏固其獨裁政權,摧毀中國民主化的機會。

明顯的結論是,中國不可能退卻,而它將給世界各國所帶來的挑戰只會有增無減,台灣將是第一個受害者。所以我們必須在中國的羽毛尚未完全長豐之前,解決台灣問題。

對美國的期待
身為自由世界的龍頭,美國必須對身處其中的亞太地區建立高瞻遠矚的信念,並規劃策略與行動來保障本身的戰略利益及地區的繁榮和安全。

此刻美國最重要的行動就是給予民主台灣最強烈的支持。第一步是由美國權充中台雙方的和事佬,促成雙方直接從事溝通,從而諒解彼此歧見,達成共識,簽定平等互惠的協議。

如果兩岸雙方無法建立互惠的關係,美國的下一步是給予台灣外交承認,終結中國對台灣主權的要求。美國曾一度取消對台承認,當然可以重新承認台灣。美國有絕對的權利改變它的內部政策,不需要中國的許可,何況此等外交政策的改變不可能被視為台灣挑釁中國的行為,而招致中國的干涉。

在此情況下,中國會採取軍事行動嗎?中國不可能在現階段挑戰美國在軍事上的絕對優勢,而任何經濟上的報復將會傷害中國多於美國。

給予台灣外交承認
藉由賦予台灣完全的外交承認,美國將與中國及台灣同時維持關係,以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並不再虧待台灣。美國也可藉此展現其決心,支持同樣珍惜民主、人權、自由市場經濟的盟友;如此對美國友邦及未來友邦的信心都將是一針強心劑。

美國也可以期待中國的鄰國會支持並響應美國的政策改變。最近日本修改廢武憲法的言論清楚顯示其憂心中國的霸權行徑,而會支持美國事前防範未來與中國衝突的措施。給予台灣外交承認將化除現有對台政策的模糊與不一致性。更重要的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及安全保障就可一勞永逸了。

2008/12/29

吳澧培: 相互尊重--海峽兩岸和諧所欠缺的要素

This speech was delivered at the conference in October 2006, Global Security and Relations between the Taiwan Straits: The 2008 Challenge, hosted by the Claremont Insitute, Li-Pei Wu urges Taiwan and China to set aside political biases and any preconceived notions in order for cross-strait dialogues to begin.

珍‧亞當斯是一位政治積極分子,也是一位社會哲學家。由於她堅持世界和平,努力解決她那個年代的許多根本問題,明顯且永遠地改變了民主的意涵,也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女性。1933年,亞當斯女士說︰「文明是尊重每一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她的雋永名言到今天仍然引起共鳴。關於中國和台灣如何相互對待,我們也可以從亞當斯女士的名言裡獲得寶貴的啟發,從而建立一個更安全和繁榮的亞洲。

當前台海兩岸關係係建基於「各說各話」的前提。在這個前提之下,中國認定台灣是叛離的一省,也是中國的禁臠,並對台灣威脅恫嚇,無所不用其極;而台灣則相信,鑒於台灣的經濟和政治成就,台灣是一個和中國平起平坐的民主國家,有權合法立足於國際社會。在這種前提下,雙方毫無相互了解、相互接受的機會。如果兩岸能改以「相互尊重」為前提,對話之門就可能開啟,也就可能提供確保海峽兩岸情勢穩定所欠缺的要素。

相互尊重不必然意味著順服,而是一種文明的態度,藉由這種文明的態度排除輕蔑的、攻擊性的以及自私的行為。透過主動的表達尊重與敬意、退讓與妥協,禮尚往來。這種尊重包括把台灣民選政府視為台灣人民的合法代表;尊重台灣領導人就是對台灣人民的尊重。

不管大家對台灣歷史的複雜與糾葛有不同的意見或解釋,但我們都知道的事實是,經過多年的奮鬥和犧牲,台灣創造了民主。這個民主不是經由戰爭或外國佔領而來,而是由台灣人民一致的期望而產生的。民主已經在我們的靈魂深處扎根,一個不可能被輕易遺忘或放棄的信念。

中國人民在個人自由、法治以及人權上遠遠落後台灣。和中國迥異的是,在台灣,意見表達的自由實質上是沒有禁區的;這種百無禁忌的言論自由有時候還會讓我們覺得遺憾。然而這正是台灣人民能夠從過去的壓制時代轉型為民主的重要元素,這種自由對我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台灣政治體制的基石。中國仍處於「一言堂」的階段,但是台灣已經在民主的基調下「百家和鳴」。

中國應該理解,不透過民主方式的解決方案是很難讓台灣人民接受的。不管是要與中國合併、宣布獨立或是維持現狀,台灣人民有權利決定他們的未來。身為民主國家的公民,台灣人有自由選擇他們想要追求的選項。

香港的「一國兩制」模式,對台灣人民沒有吸引力,中國也沒有必要把台灣人民自決與獨立劃上等號。不過中國認定台灣在現階段並沒有任何意願要和中國合併,倒是正確的認知。

中國持續不斷地對台下重手,施以經濟與政治孤立手段,以及大量對台部署飛彈的行徑,不但不能軟化台灣人民的態度,只會加深台灣人民對中國的不信任和憤恨。2003年中國對SARS疫病事件的錯誤處置,導致台灣人民也受到感染,並嚴重損害到台灣的經濟;而中國持續拒絕讓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更普遍引發台灣人民反中國的情緒。

中國官員持續對台灣人民的恫嚇也是毫無助益的行徑。就像中國駐聯合國大使沙祖康今年八月時宣稱,在台灣的議題上,中國沒有妥協餘地。他說「對中國而言,任何一寸領土都比我們人民的生命來得重要。」像如此粗魯、視民命如草芥以及對台灣的敵意,絕不可能讓中國政府贏得台灣民心,或讓台灣人民相信中國也和台灣一樣擁有相似的價值觀。

中國不能寄望能贏得台灣民心,除非他們能從政府內部進行嚴肅的調整。自由與民主絕非只是口號,而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人類共同理想。台灣希望看到中國能轉化為一個更開放的社會。
然而台灣對中國或中國人民並非不友善。實際上,目前大約有一百萬台灣公民在中國定居;而自1980年代中國開放以來,已有二十一萬對的兩岸聯姻,其中有九萬個來自中國的配偶住在台灣。據估計,台灣人赴中國旅遊的人數每年已超過四百萬人。

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投資,不論金錢或技術,以及所附帶的靈活的經營能力及創業精神,在中國的經濟發展與起飛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根據一份美國政府的報告,台資企業在中國已經投入兩千四百億美元,佔了中國外來投資總額的一半。而目前台灣的資訊產業零組件,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在中國生產。

中國需要外資不斷地投入以維持經濟成長和政治的穩定,這種需求開啟了兩岸繼續合作的大門。民間的接觸與商業上的交流當然能促使雙方進一步的了解,但這是不夠的。兩岸政府高階層以及軍方,普遍存在著不信任與誤解。這種局面不但產生負面的影響,更造成了危險的政策。像去年中國制訂「反分裂法」就造成兩岸間的不安與局面的不穩定,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改變。

坦白說,兩岸若兵戎相見,其可怕的後果對雙方都是不堪設想的。中國不斷地對台灣及全世界揚言,已準備隨時視需要以武力攻取台灣,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中國的軍事冒進行動都可能引發連鎖性的災厄及不穩定。除了兩岸蒙其害之外,美國、日本和其他各國都將被捲入這一代價慘重的衝突裡,最後將肇致環太平洋地區蒙受人命損失以及經濟、政治體系的崩毀。

台灣追求和平,美國需要穩定,中國也經不起戰爭。形塑一種能創造和解、接納與了解的起點,是當務之急,因為這符合所有相關國家的最高利益。在去除任何像是合併或獨立的預設前提之下,海峽兩岸就可以開始商談尋求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我相信在改善中國與台灣關係上,有兩個關鍵步驟必需落實。而重要的是,在這些過程中,美國要扮演締造者和促進者的角色,以確保台海雙方能在公平、相互尊重以及平等的原則下達成並落實解決方案。
步驟一、開啟溝通的渠道

不管是經濟交流或民間交流,兩岸間都不足以建立起互信和了解的架構。要建構更穩定的關係,台灣和中國必需直接溝通。

為緩和兩岸緊張、避免誤解而導致擦槍走火,台灣和中國的政府代表舉行直接的、私下的、非正式的會談是極為必要的。這項商談不應有任何預設的條件,對於最敏感的事項和歧見應該暫時擱置,以讓商談與對話能夠持續。為了能夠坦誠的對談並且減少臆測,這一會談應該以非公開方式進行,並在中立第三地舉行。雙方應將這一會談視為讓兩岸上談判桌尋求共識的機會。會談雙方都必需同意本著容忍、互相尊重的原則來互動,並同意不借助武力解決兩岸衝突。更重要的是,這項會談都必需由雙方的合法代表來進行—這是確保決策者直接對話的唯一方法。

美國不僅應該鼓勵中國和台灣展開對話,更應該堅持啟動兩岸對話。美國雖然需要因應中東問題而分心,但仍然是世界超強,對美國來說,不讓中國和台灣之間的緊張升高,符合美國的利益。

美國必需扮演誠懇的仲裁者的角色,居中協調。因為中國和台灣的觀點南轅北轍,議題又如此具有爭議且缺乏迴旋空間,所以會談的雙方無法總是顧及對方的滿意、利益或整合選項。有美國居間協調,可以提供他們的知識和經驗,也帶進美國的願景和美國的力量及影響,從而提供美國所預見的可行選項給與會雙方,同時確保台灣和中國在會談過程中相互尊重。
步驟二、善意和迴旋空間

只要中國有誠意,必定有能力創造一個引導兩岸關係趨向和諧的環境。要展現真誠,中國可以開始對台灣人民拋出發自內心的善意。如果中國想要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負責任的參與者,她必需展示不以脅迫或武力來解決問題的意願。
要展現這種善意,一個正面的步驟就是不阻礙台灣進入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和其相關的組織—成為參與成員或觀察員。台北已經是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可見中國之包容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並不是沒有先例,而且也必定能緩解台灣人民的恐懼,因為台灣人民擔心中國要把他們孤立到死角去。

中國也應該停止利用「以商逼政」的手段破壞台灣的政局穩定。台商在中國的投資為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貢獻良多,這是中國人民和政府都樂見的,然而中國當局卻經常對台商施壓,要他們在兩岸議題上表態支持中國的立場。中國應該像對待其他到中國投資的外商那樣,給予台灣的投資者相同的待遇和保障。

中國應與當今台灣民選領導人接觸、對話。這項舉動將可以傳達一項強而有力的訊息,那就是中國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並且有誠意要解決問題。不管2008年台灣人民選出哪一個人主政,如果中國不能展現他們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台灣人民對中國的觀感是不會有所改善的;台灣人民絕不會坐視他們辛苦得來的民主體制崩解。

台灣人民極為友善、愛好和平。如果中國能採取真誠的努力,台灣人民將不再視中國為草菅人命、窮兵黷武的蠻牛,反而會開始把中國視為友善的睦鄰。

當中國逐漸轉型為更民主的社會之後,台灣人民或許有可能考慮兩岸和平合併。但若台灣人民選擇不要與中國合併,台灣對中國所衍生的友好態度,對中國只有好處。值得一提的是,任何對台灣的友善表示都將不會浪費,而會為兩岸及其他國家開創多贏的局面。這絕對是值得努力的目標。
結論

中國和台灣的問題並不是導源於誤解,而是因為基本的、久遠的矛盾衝突演變而成的。對於這樣的問題,雙方都需要有高度的智慧和克制才能解決。我們可以無止境地辯論這些問題,但現在應該是停止口水戰,開始致力於和解、達成和平的關鍵時刻了。

台灣和中國必需開始對話。要確保亞洲未來的穩定,最重要的莫過於兩岸把他們的預設立場和舊傷口擺一邊,開始面對面商談。互動和對話是朝向了解與和平的大道。

對我們的子孫、我們的國家以及國際社會,我們有能力也有責任解決海峽兩岸的問題。當我們在人生過程中有機會可以拋卻舊怨、朝和平前景邁進並改變世界,這是多麼神聖、偉大的時刻!我們切莫劃地自限或拒絕超越自私的意念,台灣隨時願意展開這一和平的進程。我們將以開放的心靈與胸懷以及「平等尊重所有的人」的原則伸出橄欖枝。我期盼中國也會有善意的回應。

讓我們從歷史中汲取教訓,當兩岸能恢復均衡、相互尊重以及和諧,我們就能為全亞洲開創繁榮和平的未來。

2008/12/19

萬通銀行同事﹕我們所認識的吳澧培

我們是一群曾在美國萬通銀行與吳澧培先生共事多年的同仁,對他的為人有深厚的了解並極為推崇。鑑於日前吳先生對檢調單位的證詞一再被媒體扭曲誤解,污蔑他的人格,令人深感痛心。因此我們義不容辭,發起此連署函,告諸社會我們所認識的吳澧培。

吳澧培自1982被聘為美國萬通銀行總裁兼執行長至2002年退休,在他的經營之下銀行業績斐然有目共睹。我們從與吳先生共事的經驗當中,對他的人格特質得到下列的觀察:

1. 嚴謹守法。吳先生對所有同仁要求凡事合法,並嚴格要求所有單位成立並實施完善的作業程序,堅守相關法律及行規。吳先生亦不准員工收受客戶送的禮品,因為他認為員工接受客人的好處,既有可能動搖其遵守法律的原則,損害銀行的信譽。有某位員工在聖誕節的時候送了他一盒巧克力,也被退了回去,理由是上司不可以接受下屬的饋贈。

2. 操守至上。吳先生認為銀行要贏得客人的信賴必須要有堅守誠信的員工。他不但做了最好的示範,還特別送給每位主管級員工一本手冊「不說謊、作弊或偷竊的成功之道」(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lying, cheating or stealing)。吳先生的年終獎金完全取決於銀行獲利的多寡,銀行的成績直接影響股價,亦間接影響他個人的財富。秉持誠信的他從來不為私人利益而粉飾銀行的財務報告。

3. 事事求是、據理力爭。吳先生講究是非,凡是對的、有理的,就要堅持,不可為了一時方便或個人喜好而「take the easy way out」。他常提醒我們要do the right thing and do it right (用對的方式做對的事)。我們印象中最令他生氣的是當下屬為求方便而投機取巧。

令人諷刺的是當今吳澧培所遭受的指控,都是他一輩子最痛恨並唾棄的。我們現今各居於不同城市或國家,和吳先生毫無利益來往,與他的政治理念也不盡相同,但為了維護他的人品操守而不加思索的挺身而出,乃因為我們一致不相信以吳先生的行事為人,他在與陳前總統的往來中,會違背他的原則而有涉及不法的行為。

署名人(依英文姓氏順序):

Crystal Chen、Mei Li Chen、Ming Lin Chen、Thomas Chen、Angela Chuang 、Jane Ho、
Emily Hou、Meiling Hu、Stanley Huang、Judy Hung、Shu-yuan Lai、Amy Lin、Jennifer Liu、Wilson Mach、Connie Mah、Sheree Shih、Linda Wu、Connie Yang、Ssu Po Yang

2008/12/14

Mr. Wu is a great leader and a great mentor to us

Sheree is right. Mr. Wu is a great leader and a great mentor to us. His strict disciplines have earned employees and local communities' respect. Mr. Wu makes himself as a role model to all employees. In about 10 years working for him, I believe Mr. Wu's innocent and feel sad that his tens years of efforts on promoting Taiwan's democracy are misinterpreted.

Jane Ho

2008/12/12

海外社團人士聲援吳澧培先生

各位朋友:

大家支持吳澧培先生的廣告即時地在扁家洗錢案起訴的當天刊出,如果晚了一天,那麼效果就差佷多了。好消息是吳先生沒有被列入洗錢被告的名單中,但事情還沒定案,台北地方法院檢察官仍能依葉茂盛一案合議庭的移送,繼續偵察吳先生,但目前他仍是証人身份。

隨信附上自由時報的廣告及付款收據,廣告費用一共是台幣六十多萬,感謝很多朋友已寄來贊助費,目前只收到費用的一半而已,還沒贊助的人請將款項寄到張菊惠處,支票請payable to Julie Lee,寄到22711 Brandywine, Calabasas, CA 91302. 一百,兩百,五百,一千元都歡迎。

吳澧培先生經由張菊惠要傳話給大家,感謝大家的支持及溫暖對待。除了南加州的各發起人外,我也要感謝張天駿律師過目及修飾林文政社長所擬的聲明稿,黃樹人製作出色的廣告稿,聖地牙哥的范少達,北加州的張信行,西雅圖的林正南,紐約的賴弘典,休士頓的李席舟在各大城市幫忙,才有此成果。再次謝謝大家。

林榮松敬上, 626-215-6481

台美人力挺吳澧培


【大紀元12月11日訊】
(大紀元記者袁玫柔似密市報導)台灣會館第一任董事長吳澧培捲入阿扁前總統的疑似洗錢案,海外社團人士10日發表嚴正聲明,並獲美加70餘海外僑社知名人士連署,願以人格保證吳澧培的清明,絕不會知法犯法、非法洗錢,或做出任何危害台灣的不法行為;並指責台灣檢調不夠專業,違背民主國家法治原則,侵害人權。

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前董事長林榮松說明,在12月4日遭審理台灣前調查局局長葉盛茂洩密案的法官,以共同為前總統陳水扁洗錢為由,移請台北地方法院檢察官偵辦。海外鄉親認為辦案法官此舉無異武斷專擅,捨棄法律平衡仲裁者的身份,有指導甚或侵越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偵組檢察官辦案之嫌,不但違背民主國家法治原則,並侵害吳之人權,因此聯合提出嚴正抗議。

與會人士表示,過去30年,連署人等曾先後和吳澧培共事,為台灣民主、自由、人權併肩打拼,於公於私在與吳共事期間,觀察其言行為人,皆立身行德,守正不阿,甚而在04年放棄美國籍,回台灣奉獻,如今卻不幸捲入阿扁前總統的疑似洗錢案,海外社團人士誓言力挺吳澧培,為其一生清白奮鬥到底。如其被起訴,更將成立後援會。

出面力挺吳澧培的有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前董事長李木通、陳文石、林榮松,現任董事長賴英慧、財務長張菊惠,洛杉磯台灣人事務會長洪珠美,南加工程師協會會長林文政,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前總會長許正雄,前國大代表楊嘉猶,台美公民協會創會理事蔡長宗、李錦聰,美國萬通銀行前董事林創,FORMOSA基金會AMY等。

他們已成立部落格Lipeiwu.blogspot.com,聲援吳澧培。11日還將在台刊登半版彩色廣告,告知天下。

2008/12/10

致各位吳澧培的明友及社團的領袖:

阿扁前總統匯美金一百九十一萬給吳澧培先生的帳戶,以為台灣國際外交之用。十二月四日台灣前情報局局長葉盛茂一案,其合議庭提出吳先生為扁家共同洗錢者,要檢查官展開偵查,吳先生可能由証人轉為被告。謝清志先生南科高鐵減振案的過程,讓我們驚心台灣檢調單位以政治意識辦案,會導致一生為台灣母親盡心盡力的愛國情操,受到無情無理的羞辱。吳先生的高尚人格,做事的嚴謹,出錢出力關懷台灣社團,除了他自己無數的捐款外,為台灣更放下身段到全美各地募款,在在雠是我們所尊敬的長者。

我們憂心吳先生可能受到不公義的起訴,關心這事件的幾位南加州友人,在十二月五日及十二月六日開會討論,達成幾點共識,呼籲各位朋友及社團領袖一起來關心吳先生,給他加油打氣,期待您的支持。

1. 目前吳先生還沒列入被告,大家認為先展開第一波的動作,在台灣的三大報紙,包括各光譜的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及中國時報刊登嚴正聲明的廣告,目地在於帶給吳澧培先生一點溫暖與鼓勵,一方面是讓台灣民眾能多了解吳澧培先生的為人與操守,以平衡一些媒體的扭曲報導。如案情真的不幸惡化,海外可能要成立後援會繼續運作。

2. 廣告內容如下:
上週吳澧培先生遭審理台灣前調查局局長葉盛茂洩密案的法官, 以共同為前總統陳水扁洗錢移請檢察官偵辦。海外鄉親認為辦案法官此舉無異於捨棄法律仲裁者身份,有指導檢調單位辦案之嫌,不但違背民主國家法治原則,更侵害吳澧培先生的人權,特別聯合提出嚴正抗議。

過去30年,連署人等曾先後和吳澧培先生為台灣民主、自由、獨立並肩打拚。於公於私與吳澧培先生共事期間,我們長期、近距觀察其言行,一致肯定吳澧培先生為人: 立身行德,犧牲奉獻,守正不阿,公私分明,一絲不苟。

因此,以下連署的海外僑社代表願以人格保證,吳澧培先生絕不會知法犯法,為人非法洗錢,或作出任何危害台灣的不法情事。我們也誓言力挺吳澧培先生,為其一生清白奮鬥到底。

3. 連署者以個人身份刊登,但列出個人的社團職稱,請告知。

4. 刊登版面為半頁,預算為美金兩萬元,期待大家贊助,一百,兩百,五百,一千元都歡迎,Julie Lee願提供一個帳戶來專用,結餘會向樂捐者提出報告。支票請payable to Julie Lee,寄到22711 Brandywine, Calabasas, CA 91302.

5. 已成立一個部落格lipeiwu.blogspot.com,歡迎大家流覽及為文支援,文章請E-mail 給Juliechlee@gmail.com,以便貼上。

6. 此計劃有其急迫性,請支持者馬上回覆,希望在一週內能完成。謝謝您。

發起人:
李木通-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前董事長
林國彥-洛杉磯台美商會前會長
陳文石-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前董事長
洪珠美-洛杉磯FAPA會長及NATWA前總會長
林榮松-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前董事長
賴英慧-大洛杉磯台灣會館現任董事長
張菊惠-大洛杉磯台灣會館財務長
林文政-南加州工程師協會會長
許正雄-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前總會會長
楊嘉猶-前台灣國大代表
蔡長宗-台美公民協會創會理事
李錦聰-台美公民協會創會理事
林創一-前美國萬通銀行董事
鄭錫kwen-洛杉磯聖東台灣同鄉會

2008/12/09

The Mr. Wu I Know

Working for Mr. Wu at General Bank for twenty years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I have no doubt about his integrity and respect his characters. He has so many other great characters, the following is just a few to demonstrate against what was reported:

1. Nothing illegal - Mr. Wu's ingenuity and entrepreneurial foresight are unparalleled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He could always find a way to make a business deal work for both sides. However, Mr. Wu had always insisted on never doing anything that might hint at impropriety in the eye of the law. Mr. Wu made sure that our bank's procedures and business practices are in total compliance with laws and regulations.

2. Honest and Forthcoming - As the chief executive of a publicly traded bank, Mr. Wu's compensation is meant to b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the bank's profits and stock performance. Mr. Wu, who valued integrity above all other qualities, never tried to manipulate the bank's earnings report but always insisted on disclosing any potential loss at the earliest onset.

3. Fair - Mr. Wu believed that the best way to motivate employees is by applying reward and punishment in a fair and equitable manner. He expected every manager to do the same, no exceptions. Mr. Wu also had an "open door" philosophy where employees from any rank could go to him if they have suggestions or grievance. He would then listen to all sides of the story (instead of just a few) before making a decision.

4. Rational and Reasonable - I have never seen Mr. Wu let emotions or personal allegiances cloud his decision. I have "hated" him many times for his decisions, but I respected him for the decisions he made, for they are always made in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bank.

Sheree Shih

12-8-08

2008/12/06

美國國會議員於國會中褒揚吳澧培正式列入美國國會記錄

TRIBUTE TO LI-PEI WU -- (Extensions of Remarks - July 15, 2004)
[Page: E1387]
---
SPEECH OF
HON. HOWARD L. BERMAN
OF CALIFORNIA
I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WEDNESDAY, JULY 14, 2004
• Mr. BERMAN. Mr. Speaker, Mr. SHERMAN, Mr. WU and I rise today to ask our colleagues to join in saluting Mr. Li-Pei Wu, Chairman Emeritus and Director of GBC Bancorp, and the new Senior Advisor to Taiwan's President Chen Shu-Bian. He is a remarkable man with a myriad of accomplishments.
• Mr. Wu has enjoyed a distinguished and successful career as a banking executive. He served as CFO of the National Bank of Alaska and President of Alaska National Bank of the North. In 1982, Mr. Wu took the helm of General Bank in Los Angeles. Under his able leadership, both General Bank and its holding company, GBC Bancorp, developed into industry leaders.
• Mr. Wu was born in Changhwa, Taiwan, one of the poorest communities in Taiwan. Despite facing political oppression, he earned a B.A. in Economics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taught at the Kwanglon Business School. After his brother was sent to prison by members of the Nationalist Party, Wu left Taiwan to earn his MBA at 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 He struggled with the English language, but his determination and business acumen soon landed him important positions in Alaska's largest financial institution, the National Bank of Alaska.
• Li-Pei Wu's accomplishments go far beyond the business world. For more than 35 years he has dedicated his time and energy to advocate for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in Taiwan. He is the founder and chairman of the Formosa Foundation, a non-profit, non-partisan public interest group that seeks to foster an environment of peace and stabilit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while also promoting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He was the founding president of the Taiwanese American Citizen League, which has grown from one to twelve chapters nationwide. He has worked tirelessly to help Taiwanese-Americans achieve success and leadership opportunities in American politics, culture, and society. In addition, he serves as an honorary member of the Pacific Council on International Policy and as a Board of Advisors member for the Asia Society of Los Angeles.
• Mr. Wu's commitment to human rights, peace, and economic success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He is the proud recipient of the 1998 Ernst & Young Greater Los Angeles Entrepreneur of the Year Award and has been asked to teach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s a Distinguished Guest Lecturer in the school's Department of Oriental Studies. He has served as a delegate to Taiwan's National Affairs Summit at the direct invitation of Taiwan's President Lee Tung-hui. In 1990, he was the recipient of the Outstanding Entrepreneur Award bestowed on him by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vestment Companies.
• Mr. Speaker, we ask our colleagues to join us in honoring and thanking Mr. Li-Pei Wu for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our community and for his steadfast commitment to human rights and stro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END

為吳澧培加油


自由電子報 2008-12-7
在獨派支持者眼中,前總統府資政吳澧培儼然是台灣土地公。他長年在美國奔波籌款,對本土政權的支持出錢出力,可說有目共睹。這回竟然被「牽拖」扁家洗錢疑案,宛如菩薩過江,在「水」中被司法「超級」嚴酷檢驗、被統媒強力繪聲繪影。不只他本人氣憤澄清,綠營人士也沒有人相信。以吳澧培二○○五年因扁宋會四度堅辭資政、恨鐵不成鋼的嚴格標準,這尊老土地公絕對禁得起考驗,繼續護佑家鄉土地。

謝清志被國民黨誣賴的殷鑑不遠,綠營朋友請為吳澧培打氣、加油!為台灣惜才!

2008/12/05

吳澧培:沒理由為一點小利 幫扁洗錢


自由時報 2008/12/06
前總統府資政吳澧培 昨日在民進黨立院黨團召開記者會表示,自己對洗錢案、前調查局長葉盛茂情資案等完全不知情,與前總統陳水扁僅公務上關係,無任何私交情誼。(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總統府前資政吳澧培前日遭台北地院合議庭認定涉嫌協助扁家洗錢,改列扁案被告。吳澧培昨日在多位民進黨立委的陪同下,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批評法官只憑自由心證就認定他是扁案共謀,他至今仍不清楚這筆金錢的來源,如何是共謀?

批葉盛茂案法官 僅憑自由心證

吳澧培表示,他最痛恨貪腐,他在美國銀行界工作數十年,從無人質疑其清白,擔任總統府資政也從未使用過總統府的郵票、信封,怎可能是扁案的共謀?

吳澧培指出,外界屢以私交篤厚質疑他幫扁做事,事實上他也只去過扁府二次,扁案關係人除了任職於總統府的林德訓外,他通通都不認識;他甚至在扁宋會時公開批扁,四度提出辭呈,何來私交篤厚?

至於為何將帳戶借給陳水扁,吳澧培表示,當初陳水扁告訴他說卸任後想在美國做點事,當時他對葉盛茂洩情資等事完全不知情,當然表示同意協助,他還為此找彭明敏商談過,怎麼會是幫扁洗錢?「太笨難道犯罪嗎?」

對於這筆錢至今分文未動,吳澧培無奈表示,錢不見說是賄款,錢留著說是洗錢,不管怎樣,反對者都有話說。

稱沒理由為一點小利 幫扁洗錢

對於名嘴指稱吳澧培曾在美國涉及不法,所以被取消美國籍,每年只能短暫入境。吳澧培表示,二○○四年六月十五日以後拿到美國簽證的所有人,入境時間都會被縮短,不只他一人;他旅美數十年,美國法律不需名嘴來教。

吳澧培表示,他以前在美國工作時,曾在一年內捐一百萬美元給台灣人團體,沒理由為了一點小利協助扁犯罪;他無法臆測是否為陳水扁所騙,希望法院公正、公平、公開地審判此案,若這些錢是有問題就還給政府,若沒問題,我當然是繼續保管,從事國際外交之途。
吳澧培:受益人是我 沒有陳家人

自由時報 2008/10/11
〔記者鄒景雯、曹明正/綜合報導〕

前總統府資政吳澧培昨日指出,他提供給陳水扁的兩個戶名共四個帳號,已經存在多年,他是唯一的股東,也就是受益人,陳水扁家人沒有一個是受益人。

而今年二月二十二日他接獲銀行通知有匯款時,匯出者是一家公司,由於陳水扁事前已經告知是「有人捐的」,況且當時根本沒有所謂的洗錢疑雲,因此他當然不覺得有何異狀。

吳澧培前天接受本報專訪說明「扁指捐一九一點八萬美元做外交」的原委後,昨日進一步對外界的提問有所說明。他表示,收到阿扁的匯款未久,他曾經以手寫的方式列了一個收入、支出、備註(說明用途)表,把每一筆的錢記錄下來,也交給了阿扁過目,這個表阿扁事後有收去。

吳澧培強調,這些錢是要做國際外交的長期用途,當然不可能一下就花完,現在存於外國銀行,根本沒有進入美國,更沒有從事違法的事情。

至於八月十四日陳水扁召開記者會承認將選舉結餘款匯往國外,吳澧培說,他當時非常震驚,但是外界指疑似洗錢,陳水扁指都是選舉捐助,何者才是真相,應由檢調詳查釐清,因所知有限,他無法進行論斷。

此外,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在高雄答覆媒體提問時表示,她認為,吳澧培應該不知道扁匯款金錢的來源,會接受也是出於感激;有媒體追問,事情演變至今是不是扁有陷吳入罪嫌疑?蔡則說,沒有證據,不能這麼說。

對於民進黨廉政委員會是不是可能透過「除名」阻擾扁角逐下屆總統?蔡英文表示,廉政會是獨立機構,處不處理扁,要看一審判決結果,如果扁所涉及的違反廉政規定,就可能啟動等同於「除名」機制;若沒有,應該就不會。

吳澧培:我不是扁的洗錢管道

扁年初主動約見 稱願提供資金拚外交

自由時報 2008/10/10
記者鄒景雯/專訪

前總統陳水扁前日公開表示扁家捐了一九一萬美元給某「大老」拚外交,前總統府資政吳澧培昨天接受專訪指出,他確實在今年初接到陳水扁方面的主動聯繫,表示願意提供資金為拓展台灣的外交做一些事,他當時非常感動,因此答應所請,也提供了兩個戶名共四個帳戶來接受匯款,但是他非常意外陳水扁現在把他曝光,對他一直致力的工作勢必造成很多困擾。

吳澧培表示,他這一生為了台灣人的事務,不知捐了多少錢、做了多少事,他從不對外宣揚,他絕不希望人到了這把年紀後,還要被人在道德與隱私上有任何的懷疑,所以希望一次把話講明白,若檢調單位還有不了解,他當然可以再提供說明,而他講的話必然是事實。

針對事件的還原,吳澧培受訪時回答,今年二月二日左右,他接到總統府幕僚的電話,給了玉山官邸的電話號碼,表示陳總統有事相談,希望他去電,他按照要求打了電話給阿扁,阿扁要他去官邸一趟,但因當時他正參加親友的喜宴,阿扁說,不然婚禮結束後過去,他認為時間可能太晚,阿扁又說,不然第二天早上過去。

吳澧培說,第二天是週日,他如期赴約,阿扁告訴他「我一直在想卸任後要做什麼?李總統干涉內政,我絕不做這種事」,阿扁於是提及想在外交工作上做些努力,不論是建立友台人脈、或是將來出訪之用,都可以思考,並對他說「有人捐了一筆錢,希望支持國際外交事務,我對你充分信賴,想交給你全權運作」。

吳自述,他當時真的很感動,當場就回答阿扁,他多年來一直強烈在做的事就是打破美國「一中」政策,具體的作法就是由美國主動承認台灣,如果可以,他想全力往這個目標布局。阿扁回答,他完全同意。

避免錢進出美國 才提供兩戶名四帳號

被問及匯錢方式與途徑,吳澧培表示,他當天建議阿扁,由於美國對資金的管制很嚴,同時對大筆資金進出美國十分敏感,對於我們要從事的工作可能不方便,是否把錢放在美國境外的戶頭比較妥當,而他在美國有可以運用的資金,必要時可以經那裡支出,錢既不從台灣出去,錢也不進入美國,同時以五十萬美元以下分批匯款比較適當。

原說是兩百萬美元 後匯入一九一.八萬

吳指出,阿扁對此沒有意見,於是他提供了兩個戶名,每個戶名有兩個帳號,所以共四個帳號給阿扁,這四個帳號都不是他的名字,但是是他可以使用的。

吳澧培描述,後來一直沒有消息,直到二月二十二日,他接到國外銀行的通知,表示有一九一點八萬美元匯入,由於原本說是二百萬美元,於是他與阿扁聯繫確認,表示錢收到了,但金額有短少,阿扁說,他知道,就這樣。

當時為扁談話感動 事後曾告訴彭明敏

吳澧培說,當時阿扁與他的談話,他真的很感動,也把大概構想告訴了好友彭明敏,彭資政也認為台灣的國際地位確實該加把勁,大家都認為是好事,沒想到現在變成這樣。

記者詢問這幾個月做了什麼?吳澧培回答,他寫了一篇有關美國承認台灣有何好處的文章,在美國政界與主流社會廣為宣揚,事後也拿給阿扁過目,說明未來遊說的立場與論述,阿扁說「交給你就是交給你了,未來不必一五一十報告」,後來他分別在六月與九月去了美國兩趟,找了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物對話,包括現在競選陣營中的明日之星。有些人一開始知道是這個主題,聽都不想聽,後來聽他分析後,還主動介紹了一些人物要給他認識,讓他很振奮,原準備年底前還要再去會面。

機密外交執行敏感 曾要求扁不可公開

吳澧培指出,阿扁把錢交給他,他把它當做一回事在認真辦理,他非常非常意外阿扁會講出「大老」,雖然沒講名字但等於講了,講出來後,未來的工作恐怕會受到極大的誤會與干擾!當初在官邸,他再三告訴阿扁,機密外交是極為敏感的事務,這件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無論如何不可公開宣布,擔心的就是曝光後事情會很難做,這也是這段時間以來他始終把話含在嘴裡的原因。

一生為台出錢出力 不容個人名譽受辱

吳澧培最後強調,只要是台灣的事,他永遠都願出錢出力,未來也會繼續這麼做,但是若把他視為「洗錢的管道」,此等嚴重污損名譽的事,他不會坐視不顧,加上這件無妄之災,已經造成他生活與隱私權的影響,記者甚至跑到家門外守候,因此他願意在此把來龍去脈交代清楚,未來不要再騷擾他,若再有惡意傷害他的言論,他也會訴諸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人權。